发布时间:2022-12-03 08:48:5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保观|聚焦保险创新目前看来互联网医疗赛道或将持续低迷

保观|聚焦保险创新目前看来互联网医疗赛道或将持续低迷

宝冠 | 专注保险创新

目前看来,互联网医疗赛道或将继续低迷,但从长远来看,其发展前景巨大。

新的概念、新的泡沫出现、膨胀、破灭,如此循环往复。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医疗领域被数十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所冲击,尤其是当这些独角兽雄心勃勃地开始与保险业务挂钩的时候,保险业也跃跃欲试。寻找转型突破口。“医保”等概念越来越火。

但是现在,事情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当大家在讨论股市连续暴跌的时候,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曾经大放异彩的互联网医疗,在“股灾”爆发前已经跌了将近一年。

回想去年2月中旬,互联网医疗三大巨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的股价一路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在短暂的兴奋过后,股价迎来了大幅跳水。走低。截至今日收盘,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大巨头较股价最高点分别下跌79%、86%、88.5%。

当然,医疗板块的其他赛道也好不到哪儿去:“植发第一股”永和医疗2021年12月13日上市,如今股价几乎腰斩,程序员被提示“没钱了”用于头发移植”一个笑话;爱尔眼科也在2021年7月1日触及72.27元高点后一路下跌,目前跌幅已超过60%。

虽然医疗股的下跌与大环境密不可分,但三大巨头的总市值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蒸发了近9255亿港元。短短一年时间,三大巨头的股价暴跌,让我们不禁想到互联网医疗行业。怎么了?

三巨头陷入卖药困境

我们认为,三大互联网医疗巨头股价暴涨后暴跌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利润低于预期

从业绩来看,2020年京东健康的营业总收入约为193.83亿元,较2019年的108.42亿元增长约78.8%,但全年亏损已达172亿元。营收136亿元类似业绩的金额如何定义,同比增长55.4%。202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约7.49亿元,较2019年利润收入3.44亿元增长近117.7%,2021年上半年亏损4.54亿元,同比下降94.5%;

2020年,阿里健康营业总收入约为155.18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约7%。2021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71.62亿元,同比增长约74%。2020年实现净利润约3.58亿元,扭亏为盈,但仍低于市场预期约24%。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2.79亿元,同比亏损约760万元。净利润约4.36亿元,同比增长286.4%;

平安好医生2020年营业收入约为68.66亿元,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73.34亿元,同比增长6.82%。

尽管由于我国医疗行业供需不平衡,部分医疗资源匹配相对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存在,推动了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但其盈利模式一直未变困扰着整个行业。行业。

几乎所有号称能缓解医疗资源短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医疗服务业务上发展并不顺利。首先,与线上医疗相比,大多数人在生病时仍然更多依赖线下医疗,线上医疗服务仍在普及;其次,与线下就医相比,线上就医在医保支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链接尚未打开。如果患者选择在线就医,自己付费的比例比较大。在支付方面,线下医保也更有优势;而且线上看病没有线下看病贵。

打着医疗技术的旗号,卖药也要赚钱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的业务基本相同,涵盖在线药品零售、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领域。他们都以“卖药”为主。

2020年,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约为97.8%,而互联网医疗等业务收入占比仅为2.2%。同期,京东健康的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约为86.5%。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业务也占总营业收入的54.1%。

当互联网企业进入医疗行业时,虽然互联网医疗企业整体在流量获取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由于互联网企业与医疗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线卖药成为了目前互联网医疗企业. 主要商业模式基本变成了披着“医疗科技”外衣的医疗电商。

然而,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能够使其长久发展的核心业务,必然是在线医疗等医疗服务。仅靠卖药宣传的“医疗服务”,人们很难认可。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各家企业都还处于探索期,在线服务真正走向成熟和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政策可能是最大变数

除了上述两个内部原因外,三巨头的暴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去年4月,中国政务网明确表示,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才能允许网络销售国家特殊管理以外的处方药,以防止某些行业乱象,例如假处方。

基于此,互联网医疗板块也遭遇重挫。同日,人民网评论称,“严守互联网从处方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用药安全。” 单日跌幅超过13.3%,影响深远。

事实上,除了互联网医疗三大巨头,零氪科技、好大夫在线、微医、叮当快药等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困境。

以零氪科技为例,根据零氪科技提交赴美上市的招股书,其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产品收入和服务收入,产品收入主要来自药品和保健品的销售。2019年,零氪科技总收入约4.99亿元,其中3.74亿元来自药品及保健品的销售,约占总收入的75%,服务收入约1.25亿元; 2020年,总收入约9.42亿元,其中药品及保健品销售收入约8.05亿元,约占总收入的85.5%,服务收入约1.37亿元。可见“卖药”

业绩方面,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零氪科技净亏损约4.08亿元;2020年净亏损甚至达到4.89亿元,预计可能还会继续净亏损,盈利堪忧。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零氪科技的研发投入已经从2019年的1.807亿元减少到2020年的8690万元。

整个互联网医疗领域除了以上三个问题外,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信息碎片化、医生资源、健康服务等问题。

比如现有的互联网医疗,其实只是一个在线诊疗系统。与线下医院相比,完整的在线医疗服务尚未完全实现。对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建设,目前无法实现处方流转、医保支付等服务。信息碎片化问题严重类似业绩的金额如何定义,导致众多医疗资源无法共享。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各类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和健康档案系统尚未打通,线上线下尚未完全打通。

再比如在医生资源方面,虽然说每个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有自己的专职医生,但实际上大部分还是兼职和合作的。与线下名医相比,他们的吸客能力更差。小的。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从社会地位的发展、医疗能力的提升、经验积累的增长等方面来看,医生往往会选择更完善的线下诊疗体系。

所以总的来说,互联网医疗不是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学科,但线下医院可能是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医疗必须借助实体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意义上实现。医疗一体化。

尽管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疫情的爆发增加了互联网医疗在线用户数量,增加了用户的服务需求。同时,中国的老龄化、慢性病等问题都促成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或许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开始破冰?

风向在变,医疗投融资未必那么热闹

虽然互联网行业肯定会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条赛道可能会迎来低谷期。

近两年在疫情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成功凸显了便利性,也揭示了一个有待发掘的巨大市场。2021年数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较2020年增加约1185亿元,同比增长约89%。国内资本也纷纷涌入市场,掀起一股融资热潮。

我们粗略统计了2020年的26??笔融资交易,涵盖了丁香医生、微医、京东健康、好心情、智云健康等21家公司,融资总额超过107.36亿元。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