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7 17:25: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再读长生疫苗事件 中国疫苗产业的救赎与重生

  一场由长春长生引发的“疫苗事件”,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相关的调查、追责工作仍在继续,但关于中国疫苗公共安全的追问仍远未结束。

  8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接种长春长生公司狂犬病疫苗续种补种方案》,为接种过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且尚未完成接种程序者,接种单位免费续种其他公司合格疫苗。

  更早前的7月25日,长春长生公司董事长高某芳等16名涉嫌犯罪人员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企业账户、个人账户被冻结,而包括江西在内的多个省份已暂停采购长春长生各类二类疫苗。

  风起于青萍之末。虽然监管体系之严格堪称世界级水平,但这次“疫苗事件”,反映出国产疫苗在生产、研发、质量控制、营销模式及监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以低价中标导致的疫苗效价不可控。去病要去根,要重建公众对中国本土疫苗信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A.从立法层面建立疫苗风险管控制度。严格规范企业的“准入审核”,对疫苗从研发、临床、上市到储存、运输、使用进行全程严格监管;出台类似美国《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NCVIA),以此既保障了疫苗接种者的基本权益,又能保证疫苗供应商的积极性;

  B.加大疫苗产业投入,鼓励企业创新,保障正规企业合法权益。对贫困家庭的儿童接种二类疫苗提供援助,同时放开疫苗价格,以合适的利润推动企业提升现有疫苗质量;

  C.建立疫苗不良反应监控系统,以公开、透明数据应对公众监督。建立类似美国CDC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控系统,及时对公众公开数据,破除信息的不对称及接种者疑虑。

  由于疫苗的特殊性,除了严格规范企业的“准入审核”,还应该加强疫苗监管部门及使用部门的协调,通过更详细、更有效的法律以及严格落实监管体系,从研发、临床、上市到储存、运输、使用进行更为科学、严格的监管,层层落实;另外匹配更严格惩罚措施,譬如造假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从全球竞争格局而言,2017年全球疫苗市场年销售总额为277.82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的3.4%,预计到2024年将达44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在7.1%。此中,“四大”疫苗巨头(GSK、默沙东、辉瑞、赛诺菲)占据约85%的市场份额。

  随着整体接种意识的提升,预计中国等新兴市场是全球疫苗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故此,无论是从国家卫生安全角度考虑,抑或是立足于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甚至是13.5亿国人的疫苗接种广泛性和安全性的出发,中国本土疫苗企业的质量等级、安全性级别、创新性均应再上层楼。

  从企业来看,国内已诞生智飞生物、华兰生物、沃森生物、康希诺生物等知名疫苗企业,且这些企业尚无一例发生产品召回事件。但要重获国人信心,并能在国际化进程中与四大国际巨头争有一席之地,仍然任重道远。

  疫苗事件为什么发生在百白破?

  百白破疫苗主要由白喉疫苗、破伤风疫苗和百日咳疫苗组成。

  根据媒体报道,此次被爆出的百白破疫苗事件,实际上是去年年底的问题,具体包括两个生产企业,即长春长生和武汉生物。国家药监局公告显示,百白破疫苗的主要问题,检验时发现“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其主因是百日咳成分上。

  目前国内仅有三家生产百白破疫苗,分别是:长春长生、武汉生物、沃森生物。除了前两个公司成为此次疫苗事件主角外,沃森生物亦于2017年首次生产过百白破,但其中送检的有一批次即不合格,主要也是百日咳效价问题。

  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管医师陶黎纳看来,中国当前仅有的三家百白破疫苗生产企业,全都遭遇百日咳不合格。说明我国在百日咳的质量标准和检定标准上遇到技术障碍,并非企业故意为之。

  简单来说,国产百白破疫苗(包括国产四联疫苗)里的百日咳处于“混沌”状态,使得疫苗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不确定,质量差异比较大,“厂家自检合格,国家抽检不合格,也是可以预期的”。

  作为对比,国外百白破疫苗里百日咳成分组成很明确,一般至少包含2个成分(巴斯德的五联疫苗,含类毒素和丝状血凝素各25ug),也有包含3组分的(GSK的四联疫苗,含类毒素、丝状血凝素和粘附素)。

  故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学习国外百白破疫苗的方法,将百日咳组分抗原、精准定量,如此可以做到效价可控。

  但为什么长春长生、武汉生物、沃森生物没有学习国外企业如此做呢?答案是成本。

  当前我国白百破疫苗每剂采购价才3.4元,白破疫苗才1.1元。作为对比,史克公司的英芬立适在美国疾控中心的疫苗采购清单上,价格是18.2美元,折合人民币124元。两者价格差异之大,高下立判。

  中美疫苗价格差异可达数十倍,造成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价低中标机制。为了在各省疫苗招标中中标,本土企业往往以更低的价格参标,后期企业更容易选择造假以降低成本,一旦爆出丑闻,会严重影响公众对本土疫苗的信心和接受程度。此次的长春长生便是前鉴。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做类似欧美这样的尝试,譬如康希诺。智通财经APP翻看康希诺招股书看到,该公司百白破(婴幼儿、加强针和成人)均是组分技术,正是直接解决国内百白破这一症结的最佳方案。

  从企业来看,目前我国取用一类疫苗由政府采购,免费向公民提供;二类疫苗由公民自费购买接种,常见的有:十三价肺炎结合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甲肝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在未来,考虑到疫苗公共安全的覆盖面,可以对贫困家庭的儿童接种二类疫苗提供援助,降低由于经济原因而放弃疫苗接种的情形。此外,适当放开疫苗价格,减轻厂家成本压力,使厂商有动力投入资金研究开发新疫苗,改进工艺,提升现有疫苗质量。

  需要对国内的疫苗安全失去信心吗?

  如果从“疫苗事件”中摘离而出,做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于“是否对国内疫苗安全失去信心”这一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中国拥有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疫苗监督体系,对进口疫苗的审批则更是把关严密。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口疫苗被批准国内上市之前,必须开展临床试验,除了临床试验外,还要经过1至5年不等的评审时间,才能颁发《进口药品注册证》。以宫颈癌疫苗为例,2006年在美国上市,此后迅速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台)被批准使用,然而内地却拖了整整十年,才同意让宫颈癌疫苗入华。

  这导致不少民众对疫苗监管颇有微词。但智通财经APP认为,疫苗事关13亿国人健康,政府对进口疫苗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且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产能已可满足国内基本需求。目前,内地已对甲类和乙类传染性疾病中的大多数有了比较稳定的控制,对丙类传染性疾病的控制能力还很低,应当在保持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加短缺品种的进口,让民众享受到生命安全服务。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