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5 20:17:1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历史性关键一步。“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是利率‘两轨并一轨’工作的重要一环,‘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的形成,疏通了从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的梗阻,从长期来看推动利率市场化,从短期来看则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谓‘一石二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央行将贷款利率“两轨并一轨”作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LPR报价机制改革的推出,不仅受到市场各方广泛关注,更重要的是,还将对大中小各类银行机构、实体经济企业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

自2019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新LPR报价共计4次,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数据,1年期LPR从新报价机制实施前的下降到目前的,下降了16个基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在受访时表示,事实上,央行的政策意图十分清晰,即通过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行,进而推动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那么,今年以来特别是新LPR改革推出以来,各银行机构做了哪些工作以破解实体企业融资贵?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是否出现下降?对于LPR改革给银行带来的“利差收窄”“负债端承压”等挑战,银行又该如何应对?

利率市场化梗阻有望疏通

“2019年对于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来说,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而这一年,以新LPR改革为标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LPR早已有之,但效果并不理想。董希淼坦言:“LPR自2013年10月推出后,对商业银行影响一直十分有限,在各类贷款业务定价中,以LPR作为定价基准的信贷业务规模占比较小,而且LPR与贷款基准利率变化基本一致且长期稳定不变,难以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化。”

今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带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随后,新LPR报价机制改革“启程”。业内普遍认为,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梗阻有望疏通,实体企业融资贵难题有望破解。

那么,为什么是今年?多数受访专家表示,“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实体企业融资贵”的并存,恰是今年推出LPR改革的动因之一。

曾刚表示,自2018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货币政策环境相对宽松,货币市场利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金融市场较为平稳为“两轨并一轨”工作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同期LPR一直维持在左右。由于LPR对市场利率的变动并不敏感,市场利率的下行没能有效地反映在贷款利率上,因而出现了市场利率下行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然较高的现象。

LPR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形成机制——以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基准建立起各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础上构建加点模型的利率形成机制。“可以看到,在今年短短的几个月内,LPR下行显著,而这还只是增量贷款,如果存量贷款也用LPR进行定价的话,效果将更加明显。”曾刚表示,从政策意图来看,LPR改革的核心在于将市场利率的下行传导至贷款端,从而实现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MLF操作利率调降并不必然导致LPR下降,更不必然导致贷款利率下降。“最终是否能实现市场利率到贷款利率的有效传导,还有赖于各家银行在实际贷款中是否严格执行新LPR形成机制,而这又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督、评价和考核以及同业自律机制的自我约束。”曾刚强调。

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下降明显

那么,今年LPR改革以来,银行机构做了哪些推进工作?在实际贷款中是否严格执行了新LPR形成机制?目前,银行贷款端利率是否出现下行?

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交行作为LPR的“老报价行”,过去几年已经在部分企业贷款中运用LPR,企业客户接受度相对较高。9月份,该行新发放贷款中参考LPR定价占比已经超过80%,在时序进度上远高于央行的要求。

“微众银行作为LPR新增报价行,快速建立LPR定价管理机制,包括制度构建、系统改造、最优质客户的定义、定价模型的完善等,确保报价模型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今年前三季度,该行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比上年下降约个百分点。

从整个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贷款端利率下行显著。监管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至9月,商业银行新发放的普惠贷款利率为,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个百分点。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大型银行在1至9月发放的贷款利率为,比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个百分点。“在降低贷款利率方面,国有大型银行发挥了‘头雁’作用。”有业内人士评价称。

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据某大型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进一步降至,较上年降低85个基点。另一家大型银行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发放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31个基点。

银行应提高站位练好“内功”

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下降不免引起市场的一些担忧。自LPR改革推行以来,“利差收窄”“负债端承压”“利润缩减”之声不绝于耳。专家坦言,对于银行来说,LPR改革的确将给其带来较为复杂和综合的影响。

“在我看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便是‘银行合理让利于实体经济’,银行机构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调整发展理念,不能一味追求利润的增长,而是要找到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自身盈利的合理平衡。”甄新伟表示。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2019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透露,事实上,从国际比较来看,目前我国存贷款利差相对较高,金融GDP占全部GDP的比重达7%至8%,而比较合理的占比大概在5%的水平,如果将超过的这两至三个百分点“返还”给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融资贵将得到极大缓解。“长期来看,银行利差收窄是个必然趋势。既然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那么利差就应交由市场机制去决定。”董希淼表示。

即便如此,专家认为,银行还是能够通过练好“内功”,加以应对,即完善银行资金转移定价(FTP)体系,实现银行利率的顺畅传导;建立LPR与客户最终贷款利率之间的分层管理机制;加强主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有效管理利率风险;优化负债结构,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负债成本。这四个层面是受访专家提及最多的。

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落实LPR改革,该行将优化资产配置,稳定综合收益,摆布好贷款、债券、同业资产等配置和组合策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作为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则表示,将充分运用大数据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控制贷款风险成本,兼顾解决融资贵与融资难,支持“宽信用”条件下的差异化定价,以保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曾刚认为,贷款利率的下降会倒逼银行采取措施降低负债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市场流动性分层的环境下,LPR形成机制的改变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银行需要在降低负债成本与防范流动性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市场期待扩大MLF覆盖范围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新LPR报价下行,银行贷款端利率也明显下降,但从部分实体企业的感受来看,贷款成本并没有明显回落。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这是由于,用新LPR报价的贷款规模仍然相对有限,实体经济贷款成本回落有待LPR新机制的进一步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展望2020年,“扩大MLF覆盖范围”受到业内专家和中小银行机构的广泛关注和期待。

董希淼认为,从近期对于中小银行的调研情况来看,银行间流动性分层现象比较突出,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情况仍然存在。尽管央行扩大了MLF担保品范围,但中小银行合格担保品仍然较少,部分银行申请MLF困难较大,MLF的交易方仍主要局限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目前来看,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显著高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能够向央行申请的SLF通常期限短、总量小,不能解决中长期资金需求,影响了其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和能力。”曾刚表示。

多数专家认为,由于MLF已经成为LPR的一个重要参考基准,要想扩大用新LPR报价的贷款规模,MLF势必要大幅度扩容,覆盖广大中小银行,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

“建议央行扩大MLF的操作范围,尤其是扩大到中小银行,只有中小银行自身资金来源稳定且成本下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意愿才可能增强,实体经济贷款成本才可能实实在在地降下来。”曾刚表示。

此外,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应继续优化“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通过定向降准、TMLF等结构性政策工具以及再贴现、再贷款等,为中小银行流动性提供增量支持,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同时,继续扩大MLF等担保品范围,或提高担保品的折扣率,为中小银行获取流动性支持提供更大便利。公开市场业务可进一步适度向优质中小银行放宽准入,以便于其获取较低成本负债。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