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9 13:06:2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2018年谁说学历不重要?学历不硬,吃饭都堵心(2)

其中有两个场景,特别耐人寻味:

面试细节没有过多呈现,甚至在第二次面试时,秋冬仅凭“简单介绍母校”,就打动了面试官。很多人觉得这里太草率了,电视剧才敢这么演吧?

其实在HR眼里,这很正常不过。这是真实存在的。和我们购物时候会更倾向名牌产品一样,企业在招聘时候,品牌效应同样适用。这也是为什么在多个候选人中,面试官会更倾向自己的校友,或是某些名校出来的学生。

人们习惯于先看见你的成就,再推测你的能力;而不是根据你的能力,估出你的成就。无形中,“北大才子”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打消了很多企业对秋冬的疑虑,成为了当时最好的掩饰。

安徽卫视曾有一档节目,叫《学霸是怎么炼成的》。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小何参加了150多场招聘会,共计投递近15000份简历,却全都没有收到回复。

他在节目里对话某大型企业HR,HR爽快地给出了答案:因为收到的简历多、时间紧,所以大企业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学生的简历和非985学生的简历分开放,招聘会结束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非985学生的简历,往往会被直接扫进垃圾桶,HR还表示,不仅仅是她,普遍大型企业都存在这种情况。

由此可见,在职场上,学历歧视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残忍一万倍。

当然,高学历之所以诱人,当然不只在于分数。采铜老师在《精进》里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选择一所学校,真正选的是环境,是阶层。“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或许优秀无法更优秀,但平庸必定会容易变得更加平庸。

是的,成因无法追究,但最终为此埋单的,却还是我们自己。

当然即便如此,学历能决定起点,却绝不是未来的铁饭碗。还有马云这样的存在。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