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0 14:22:4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校园贷遇“最严监管” 国外同业有何经验可借鉴?

近几年,校园贷一直受诱导不健康消费、暴力催收、裸条借贷等丑闻困扰,社会影响十分恶劣。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保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基本上否定了网贷机构在校园贷市场中存在的合法性。但从之后的监管效果来看,网贷“披马甲”进校园的违规行为以及贷款业务中非法高息、虚假宣传、诱导非理性消费等问题仍然难以在短时间内根除。

同时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叫停网贷机构在校园贷业务中的合法性,也包含了希望由正规银行来解决校园中实际存在金融需求的用意,尽管受其他监管条例约束,银行面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产品业务仍然受到限制,但目前一部分银行系校园贷运营公司正在替代传统的信贷产品走向校园。至于银行能否达成监管部门赋予的使命,还需要在未来的几年里进一步观察。

放眼国外,校园贷这门生意同样充满着从业者与监管层,教育界、金融界和司法界的制衡与博弈。但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金融法制体系以及经营主体自发遵循的行业规律,因此校园贷在这些国家的经营与监管经验仍然值得借鉴。

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个人高负债型社会,资料显示,2016年68%的美国大学生通过贷款支付学费得以完成学业,另据2017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美国金融业当中学生贷款已超过信用卡成为第一大消费信贷品类。

但美国的学生贷款总规模中占据绝大部分的是助学贷款,2016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报告显示,当时美国学生贷款总额为1.23万亿,其中绝大部分贷款由联邦政府提供,私人机构贷款占比占极少数。而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银行信用卡仍然是大学生群体主要的选择,美国允许面向收入有限的在校学生开办信用卡业务,但发卡机构需要将涉及学生的产品合约提交审查备案。

除此之外,美国的校园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有着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支撑,贷款平台方可以参考FICO信用分来衡量学生的信用质量,根据学生信用分的高低判断是否通过贷款申请,并给予不同的借款利率。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