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9 17:42:0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2014)(201)

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2014)(201)

(二)按照认购协议和计划募集说明书参与专项计划清算后剩余资产的分配;

(三)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时间和方式获取资产管理报告等专项计划信息披露文件,查阅、复制专项计划相关信息资料;

(四)依法以交易、转让、质押等方式处分资产支持证券;

(五)按照证券交易所有关规定进行回购融资;

(6) 认购协议或计划书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九条 资产支持证券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发行,发行对象不超过200人,单笔认购金额不低于100万元面值或等值股份。 合格投资者应当符合规定条件,依法设立,接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相关金融机构主动管理的投资计划不再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及投资者数量合并计算。

第三十条 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应当在募集说明书中规定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会议的召集程序和持有人会议规则,以及持有人行使权利的范围和程序应当明确持有人大会通过的资产支持证券。 和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十一条 专项计划可以通过内部增信或外部增信等方式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 同一专项计划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可分为不同种类。 同一种类的资产支持证券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风险。

第三十二条 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评级,初始评级和跟踪评级应当由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证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

第三十三条 资产支持证券专项计划管理人、销售机构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确保投资者在充分了解资产支持证券风险收益特征的情况下,作出审慎的投资决策:

(一)了解投资者的财产和收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等,推荐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资产支持证券;

(二)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专项计划的基础资产、预计现金流量及其对专项计划的影响、交易合同的主要内容、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告知投资者投资资产支持证券的权利和义务;

(三)编制风险揭示书,充分揭示投资风险。 在接受投资者认购资金前,需确保投资者知悉风险提示书内容并签署风险提示书。

第三十四条专项计划应当为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设立专项账户,用于资产支持证券认购资金的收付。

第三十五条 资产支持证券按照计划说明书约定的条件发行,专项计划设立完成。 发行期末,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未达到计划募集说明书规定的最低发行规模,或专项计划不符合计划募集说明书规定的其他设立条件的,专项计划设立失败。 管理人应当自发行期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投资者退还认购资金,并加收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

第三十六条 管理人应当自专项计划设立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专项计划的设立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设立专项计划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经理的管辖权。 中国基金业协会制定备案规则,实行备案自律管理。 对未按规定备案的,本规定第三十八条所列证券交易场所不得为其提供过户服务。

第三十七条 中国基金业协会根据基础资产的风险状况,对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并可根据市场变化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负面清单。

第四章资产支持证券的上市与转让

第三十八条 资产支持证券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证券公司柜台市场以及国家认可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上市转让。按照中国证监会规定。 . 资产支持证券仅限于合格投资者范围内转让。 划转后持有资产支持证券的合格投资者总数不超过200户,交易单元首次上市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面值或等值份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第三十九条 申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转让的资产支持证券,还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或者其他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条件。 证券交易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制定上市转让规则,对资产支持证券上市转让实施自律管理。 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上市转让规则,对资产支持证券在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证券公司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转让实施自律管理。 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国证券业协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标准。

第四十条 证券公司等机构可以为资产支持证券转让提供双边报价服务。

第五章 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

第四十一条 管理人和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本规定及所附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信息披露指引》)履行信息披露和披露义务披露”)。 提交义务。 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可以根据本规定和《信息披露指引》制定信息披露规则。

第四十二条 管理人员和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所披露或者报送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第四十三条 管理人、托管人应当在每年4月30日前向合格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披露上一年度资产管理报告和年度托管报告。 每次收益分配前,管理人应当及时向合格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披露专项计划收益分配报告。 资产管理年度报告和受托年度报告由管理人报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同时抄报管理人所属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四十四条 发生可能对资产支持证券投资价值或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时,管理人应当及时向合格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披露重大事件信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现状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向证券交易所和中国基金业协会报告回购业务标的资产主要有,同时抄报管理人有管辖权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四十五条 管理人和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证券交易所或者中国基金业协会指定的网站上向合格投资者披露信息。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实施监督管理,根据监管需要检查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情况。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督约谈、出具警示函、责令公开说明、责令参加培训、责令定期报告、认定不适当人员等监管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被处罚的,依照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基金业协会等证券自律监管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对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尽职调查、风险控制等环节进行管理以及随附的指南。 实行自律管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 资产支持证券的登记结算业务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办理。

第四十九条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通过其他特殊目的载体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参照本规定执行。 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期货公司、证券金融公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其他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参照适用本规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第五十一条本规定及所附《信息披露指引》、《尽职调查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证监会公告2013[16]号)同时废止。

中国证监会

2014 年 11 月 19 日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

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根据《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引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情况”。

第二条 管理人员和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本指引提及的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包括但不限于托管人、信用评级机构等。

第三条 原权利人和管理人以外的其他服务机构应当按照约定及时向管理人提供有关信息,并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指引所称其他服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服务机构、托管机构、增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流动性支持机构、销售机构等。

第四条 资产支持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者转让的,管理人和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指定的网站向合格投资者披露信息。 资产支持证券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转让的,管理人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指定网站向合格投资者披露信息).

第五条 管理人、其他服务机构、证券交易场所、登记托管机构等相关知情人不得在信息披露前泄露拟披露的信息。

第二章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信息披露

第六条 管理人应当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前向合格投资者披露计划说明书、法律意见书、评级报告(如有)等文件。

第七条 规划说明书由管理人编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资产支持证券的基本情况,包括:发行规模、种类、期限、预期收益率(如有)、信用评级情况(如有)、登记、托管、交易场所等基本情况;

(二)专项计划的交易结构;

(三)资产支持证券增信办法;

(四)原始权利人、管理人及其他服务机构信息;

(5) 基础资产及现金流量预测分析;

(六)专项计划的现金流归集、投资和分配;

(七)专项计划资产的构成及其管理、运用和处分;

(八)专项计划的相关税费安排;

(九)原所有人风险自留的相关信息;

(十)风险揭示及防范措施;

(十一)专项计划的设立、终止等事项;

(十二)资产支持证券登记过户安排;

(十三)信息披露安排;

(十四)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会议相关安排;

(十五)主要交易文件概要;

(十六)《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要求披露或澄清的事项;

(十七)备查文件(包括与标的资产交易相关的法律协议等)的保存和查验方式。

第八条 管理人应当在计划书显着位置提示投资者:

“资产支持证券仅代表相应份额的专项计划权益,不属于管理人或其他服务机构的责任。投资者应仔细阅读相关信息披露文件回购业务标的资产主要有,作出独立的投资判断,并承担投资风险自负。”

第九条 管理人应当在计划说明书中披露标的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标的资产合法合规,权属清晰,能够产生稳定、可预期的现金流;

(二)标的资产是否存在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其他权利限制,以及解除上述负担或权利限制的措施;

(三)标的资产的构成;

(四)基础资产的经营管理;

(五)风险隔离手段及效果;

(六)循环购买基础资产的入池标准、计划购买规模和流程、后续监督管理安排(如有);

(七)资金归集监督。

专项计划由多项同类型债权资产构成基础资产池的,管理人还应当在计划招募说明书中披露基础资产池的以下信息:

(一)标的资产池的选择标准和设立程序;

(二)标的资产池的整体特征;

(三)标的资产池分布情况;

(四)标的资产池对应的单个债务人未偿还本金余额超过15%,或者债务人及其关联方未偿还本金余额合计超过20%的,应当披露该债务人的相关授信情况。

第十条 管理人应当聘请律师事务所就专项计划相关法律事项出具专业意见,并向合格投资者披露法律意见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管理人、代销机构、托管人等服务机构的资质和权限;

(二)计划募集说明书、资产转让协议、托管协议、认购协议等法律文件的遵守情况;

(三)标的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权利归属和负担;

(四)标的资产转让的法律效力;

(五)风险隔离的效果;

(6) 经常性采购安排的法律效力(如有);

(七)专项计划增信安排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八)关于可能影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的意见。

第十一条 信用评级报告(如有)应当由取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信用评级机构(以下简称信用评级机构)出具,其内容包括: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评级的基本观点、评级意见和参考因素;

(二)基础资产池及入池资产概况,基础资产(池)信用风险分析;

(3) 特定原始权利人的信用风险分析和法律风险分析;

(四)专项计划交易结构分析;

(五)管理人、托管人等服务机构履职能力分析;

(六)现金流量分析及压力测试;

(七)跟踪评级安排。

要设置经常性购买交易,还需要对标的资产的历史表现进行定量分析。

第十二条 管理人应当在每笔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结束之日或下一工作日向资产支持证券认购人披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情况。

第十三条 管理人或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根据不同标的资产类别的特点,按照穿透性原则,按照本指引第九条的规定披露标的标的资产信息。

第三章 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间的信息披露

第十四条 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间,管理人应当在每只资产支持证券收益分配日前两个交易日向合格投资者披露专项计划的收益分配报告,并披露专项计划的收益分配报告。每年4月30日之前的专项计划。 经具有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资产管理报告。

如果成立时间少于两个月,则管理人无需编制年度资产管理报告。

第十五条年度资产管理报告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标的资产的经营情况;

(二)原权利人、管理人、托管人等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者的履职情况;

(三)具体原始权利人的经营情况;

(四)专项计划账户资金收支情况;

(五)各类别资产支持证券的本息支付情况;

(六)管理人以自有资金或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其他客户资产、证券投资资金等认购资产支持证券的情况;

(七)其他需要向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报告的事项。

第十六条 托管人应当在管理人披露资产管理报告的同时披露同期的托管报告。 保管报告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专项计划资产托管情况,包括托管资产变动情况、托管情况、托管人履职情况等;

(二)对管理人的监督,包括管理人的管理指令是否符合计划规范或托管协议,审查资产管理报告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

(三)其他需要向投资者报告的事项。

第十七条 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出具资产支持证券评级报告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在评级有效存续期间的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间,每年6月30日前向合格投资者披露跟踪评级报告的对象,应当及时披露不定期的跟踪评级报告。

定期跟踪评级报告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评级意见及参考因素、标的资产(池)变动概况、专项计划交易结构概要、偿付情况等。流动资产支持证券本息、基础资产现金流运行情况、现金流压力测试结果、基础资产(池)信用质量分析、特定原始利益相关者信用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与评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涉及各方

水平结论等。在设置经常性采购交易时,还需要包括对经常性采购机制有效性的分析。

第十八条 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会议召集人应当将会议召开时间、会议形式、审议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等事项及时通知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并应当在会议召开后及时披露。会议结束。 持有人会议决议。

第十九条 发生可能对资产支持证券投资价值或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时,管理人应当及时向合格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报告。 重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一)未按照方案说明书约定分配募集资金的;

(二)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的不利调整;

(三)专项计划资产损失超过资产支持证券未偿还本金余额10%的;

(4) 标的资产的经营或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发生重大变化;

(五)特定原始权利人、管理人、托管人等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者或标的资产涉及法律纠纷,可能影响利益的及时分配;

(6) 预计标的资产的现金流量较预期减少20%以上;

(七)原权利人、管理人、托管人等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主体违反约定,对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

(八)特定原股东、管理人、托管人等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人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作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破产申请等决定,可能影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益处;

(九)管理人、托管人、信用评级机构等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主体发生变化;

(十)特定原始权利人、管理人、托管人等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主体的信用评级发生调整,可能影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利益的;

(十一)其他可能对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

第二十条 管理人应当自专项计划清算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合格投资者披露清算报告。

第二十一条 专项计划资产为通过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而循环购买新的同类基础资产形成的,管理人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计划规范定期披露循环购买符合入池条件的资产 经常性采购规模及实际经营情况。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 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间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当由管理人自披露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第二十三条 本指引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证监会

2014 年 11 月 19 日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

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指导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提高尽职调查工作质量,根据《证券公司子公司及基金管理人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制定本指引。公司”。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尽职调查,是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以下简称管理人)通过咨询、约谈、出席会议、现场调研等方式进行的尽职调查。 资产,并有充分理由相信相关发行文件及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指引所称业务参与者包括原始利害关系人、资产服务机构、托管人、增信机构以及对交易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交易关联方。

第三条 本指引是对管理人尽职调查工作的总体要求。 对于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无论本指引是否有明确规定,管理人都应当勤勉尽责。

第四条 管理人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尽职调查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业务流程,确保参与尽职调查工作的相关人员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

第五条 对计划募集说明书等相关文件中未出具中介机构专业意见的内容,管理人应当在获取充分的尽职调查证据材料并综合分析各类证据材料的基础上作出独立判断。

对于计划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文件中中介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内容,管理人应当结合尽职调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专业意见内容进行认真核对。 对专业意见有异议的,应当要求中介机构作出解释或提供依据; 专业意见与尽职调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存在重大差异的,应当对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审查,并可以聘请其他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Chapter II Due Diligence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Section 1 Due Diligence of Business Participants

Article 6 The main content of due diligence on business participants includes the legal existence status of business participants, business qualifications and related business operations, etc.

Article 7 Due diligence on specific original rights holders shall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1) Basic inform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xistence of specific original stakeholders; equity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2) Main business and financial status: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industry in which the specific original owner belong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y's competitive position; the main business conditions,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analysis of major financial indicators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and public financing in the capital market and historical credit performance; major debts, credit usage and external guarantees; for those established less than three years ago, relevant information since establishment;

(3) The business situation related to the underlying assets: the business situation of the specific original owner and the underlying assets; the relevant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and risk control system, etc.

Article 8 Due diligence on asset service agencies shall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1) Basic inform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xistence of the asset service institution; the operation and financial status of the last year; credit status, etc.;

(2) Business conditions related to basic asset management: relevant business qualifications and legal and regulatory basis for asset service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basic asset management services; relevant systems, business processes, and risk control measures for asset service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basic asset management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agement service business; safeguard measures for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from the asset service agency's own assets or other entrusted assets.

Article 9 Due diligence on the custodian shall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1) The credit rating of the custodian;

(2) Custody business qualification of the custodian; custody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business process, risk control measures, etc.

Article 10 The due diligence of institutions providing credit enhancement shall fully reflect their credit standing and solvency,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1) Basic information: company establishment and existence; equity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company credit level and external credit rating;

(2) Main business and financial status: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major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historical credit performance; major debts, credit use, and external guarantees; If it has been three years,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3) Other information: business approval or management process, risk control measures; indicators related to solvency including leverage (if any); histor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company, etc.

Article 11 During the due diligence process, if the principal balance of receivables entered into the pool by a single receivable debtor accounts for more than 15% of the asset pool, or the total principal balance of receivables entered into the pool by the debtor and its affiliates accounts for If the proportion of the asset pool exceeds 20%, it shall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debtor. For important debtors,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financial status should b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o reflect their solvency and credit standing.

Article 12 Due diligence on other important business participant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derlying assets or asset securitization transactions shall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the basic information and credit level of the participants; Qualifications, past experience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securitization transactions.

Section 2 Due Diligence on Underlying Assets

Article 13 The due diligence on the underlying assets includes the legal ownership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the legality of the transf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or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cash flow, and at the same time, reasonabl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uture cash flow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shall be conducted.

Article 14 Due diligence on the legality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shall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the authenticity and legitimacy of 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Specific conditions; integrity of underlying assets, etc.

Article 15 Due diligence on the legality of the transfer of underlying assets shall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whether the transfer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is prohibited or prohibited by law or agreement; Notification and other procedures and related legal effects; the integrity of the transfer of underlying assets, etc.

Article 16 The manager shall conduct due diligence on the cash flow status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assets, which shall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the quality status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the stability and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cash flow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Reasonable forecast and analysis of future cash flow.

Chapter III Due Diligence Report

Article 17 The administrator shall establish a due diligence work paper system.

Due diligence work paper refers to the general term for various work records and important materials related to the asset securitization business obtained and produced by the manager during the due diligence process.

The due diligence work papers shall truly, 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reflect the due diligence work.

Article 18 The manager shall form a due diligence report on the basis of due diligence.

The due diligence report shall state the base date of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content, investigation procedures and other matters.

The due diligence report shall express a clear opinion on whether the asset securitization project complies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departmental rules and normative documents.

All members of the due diligence team shall sign the due diligence report, affix the official seal of the administrator and indicate the date of the report.

Chapter IV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rticle 19 For asset-backed securities applying for transfer on a stock exchange, after the asset-backed securities are filed and before they are listed for transfer, the manager shall refer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se guidelines and continue to perform due diligence obligations.

Article 20 The administrator shall retain relevant materials during the due diligence process and file them for future reference, comprehensively and truthfully reflect the entire process of due diligence, and keep relevant materials for at least ten years from the date of termination of the asset-backed special plan.

Article 21 The Guidelines shall be interpreted by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rticle 22 These Guidelines shall come into force on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中国证监会

2014 年 11 月 19 日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