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9 21:35:5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2022年预算草案从三个不同层次解析今年财政收支特征

:2022年预算草案从三个不同层次解析今年财政收支特征

投资要点

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如果只看“预算赤字率2.8%”和“新增专项债3.65万亿元”这两个数字,仍无法化解市场对二季度的分歧。今年积极的财政实力。我们以2022年预算草案为基础,从三个不同层面分析今年财政收支的特点,供投资者参考。

1.赤字率从2.8%变为4.6%

2.8%的预算赤字率主要是考虑到财政的可持续性。作为预算体系中最重要的第一账户,一般公共预算的收支安排,尤其是预算赤字率的目标设定,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我们在此前关于财政和基建的“六问”报告中,预计今年预算赤字率调整的概率较大,主要是基于预算纪律和预期导向的判断。因此,今年的预算赤字率定为2.8%。一方面,为应对疫情大幅提高预算赤字率的财政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另一方面,

实际赤字率为4.6%,支出大幅增加。在预算执行中,“实际赤字”并不简单等同于“预算赤字”。需考虑预算稳定资金使用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划转、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等因素。因此,实际赤字更能反映当年财政支出的强弱。预算草案显示,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实际赤字率预计为4.6%,比上年大幅提高0.8个百分点,但低于2020年的6.2%和2019年的4.9%。

如何弥补收支差距?根据预算草案安排,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1.01万亿元,支出26.71万亿元,实际赤字5.70万亿元。扣除3.37万亿元预算赤字(国债+地方一般债务),资金缺口233万元。超支(调拨资金)来源有3个:一是中央预算稳定基金调拨2765亿元;二是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划转9900亿元。流入和使用结转余额10620亿元。从图2的历史数据对比来看,今年有两个变化'

一是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转移9000亿元。这一数值甚至高于2020年(当年发行特别国债时)的3580亿元,主要来自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交的1.65万亿元利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有金融机构每年都要按比例上缴利润。今年多出的1.65万亿元,可能是分阶段释放往年的利润结余。2019年也出现了类似情况。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32390.02亿元,增长20.2%。[1] 与2019年不同的是,此次上缴利润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

二是地方财政调入和使用结转结余资金仅10620亿元。这个数值说明地方政府未必“小康”。一方面,结合地方国库定期存款规模变化,2021年虽然“休养生息”,但地方财政盈余资金储备仍处于较低水平;然后通过政府性基金收入划入一般公共预算,“花钱随意”。

[1] 来源:/xinwen/2020-05/30/content_5516231.htm。

二、广义支出增速回升至9.9%

如果把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基础设施预算加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从一般预算的角度判断财政支出的变化。

广义预算支出增长率预计将回升至 9.9%。根据预算草案,预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为8.4%,比2021年提高8.1个百分点。相应地,一般预算支出增速将回升至9.9%,介于2019年和2020年。相比2021年的“财政紧缩”,今年“保财政支出力度”的政策基调更加明确。考虑到增速受基数影响波动较大,可以用支出增速——当年名义GDP增速来描述财政支出强度。从纵向比较看,今年一般预算支出强度小于2018-2020年。当然,

广义预算实际赤字上升至 6.2%。考虑到今年一般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减少2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规模与上年持平,预计今年广义预算赤字率下降0.6%个百分点至 5.7%。但去年由于跨周期调节机制设计下财政“控股力”明显,广义实际赤字率仅为5.2%,今年有望回升1个百分点至6.2% . 此外,广义实际赤字与广义预算赤字的缺口约为6000亿元。这部分资金来自使用历年财政结转和盈余。

扩张扩张有利于缓解地方收支压力。预算草案预计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暂未考虑土地市场低迷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假设今年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0%,意味着地方财力将减少1.74万亿元。预算草案强调加大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今年转移支付总规模979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增加1.5万亿元,超过一般性支出增长的40%。经济损失。然而,

3、主动金融如何支持稳增长?

从结构上看,积极财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支出规模,拉动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从收入端减税降费,实现“放水养鱼” ”。市场对前者寄予厚望,但我们认为今年财政政策的亮点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后者身上。

基建政策基调相对积极。立足稳增长压力的实际需要,今年特别提出“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适度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划定“重点水”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城市燃气管道、防洪排涝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等具体投资方向。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300亿元,这意味着与2020年的0.2%相比,今年基础设施(三产业)投资有所增加。

预计基建增速回升空间有限。我们在此前的报告《金融基建“六问”》和《财政基建差异》中,对基建投资回暖的客观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虽然政策基调比较积极广州政府性基金收入,但我们全年仍保持3.5%的增速。亮点集中在部分区域、子行业和新基建领域。考虑到“强化绩效导向”要求不变,“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基调没有变,意味着“重回老路”难上加难。如非法举债融资、平台债务无序扩张等。再次,从资金来源来看,单纯依靠预算资金的效果可能低于预期。历史经验表明,扩大一般预算和一般预算支出并不是基础设施投资回暖的充分条件。

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除继续落实2021年到期的部分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外广州政府性基金收入,今年提出要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年预计减税2.5万亿元,重点抓好剩余1.5万亿元退税直达企业。剩余税额是指企业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此前采取的是不退还结转到下一纳税期继续抵扣的做法。退税方式有利于设备等设备初期投资较大的科技企业和制造业,减少资金占用,缓解融资压力,激发资本支出意愿。与扩大基建支出相比,减税降费更有利于为实体企业“解忧”,“三重压力”或许更能起到保主体、稳就业的作用。

四。概括

从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草案的安排来看,与去年的财政“缩水”相比,今年应该是“宽财”的大年。尽管预算赤字被下修至 2.8%,但实际赤字上升至 4.6%,意味着支出大幅增加。但地方财政调入和使用结余结余资金仅为10620亿元,这意味着“结余资金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不容小觑”。

2019年至2020年,广义预算支出增速回升至9.9%。如果用支出增速——当年名义GDP增速来描述财政支出强度,纵向比较,一般预算强度今年的支出比 2018-2020 年要少。扩张扩张有利于缓解地方收支压力。特别是今年转移支付总规模同比增加1.5万亿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方财力可能下降的情况。但部分财政对土地依赖度高、债务压力大的地区收支平衡压力需要关注。

基于稳增长压力的实际需要,今年基建相关政策设置较为积极。与2020年的0.2%相比,今年基础设施投资(三行业口径)增速相对乐观,特别是受财政支出节奏和专项债资金使用节奏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在上半年可能会更加明显。但从全年来看,预计基建增速回升空间有限。5.5%增长目标的实现最终可能取决于房地产投资的恢复。我们仍维持全年3.5%的增长预期不变,亮点集中在部分地区、子行业和新基建领域。

减税降费作为今年的重中之重,或将成为主动金融的更大亮点。全年预计减税2.5万亿元,重点抓好剩余1.5万亿元退税直达企业。退税方式有利于设备等设备初期投资较大的科技企业和制造业,减少资金占用,缓解融资压力,激发资本支出意愿。与扩大基建支出相比,减税降费更有利于为实体企业“解忧”,“三重压力”或许更能起到保主体、稳就业的作用。

五、风险提示

财政收支未达到预算目标,减税降费政策推进缓慢,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低于预期。

股票研究报告:了解2022财年的三个层次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