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7 02:44:0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2015年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小微企业工作

2015年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小微企业工作

2015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源配置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也成为银行间竞争激烈的业务。但由于自身特点,小微企业的风险高于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也高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主要有以下特点:

1、小微企业贷款存在风险,影响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原因很多,银行往往难以控制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影响小微企业贷款经营的风险因素更多。例如,企业控制人的个人原因:家庭变化因素、身体变化因素、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往往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假设过多的债务会导致不良贷款;上游企业占用资金,下游企业拖欠货款,往往导致小微企业无法经营,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法人治理不规范,几乎没有完整的经营方案。企业主的个人意愿可以随时改变公司的经营方向。涉及不熟悉行业的跨行业经营,很可能会踩到地雷,产生意想不到的经营风险。其他很多原因,比如诉讼、股东冲突等,都会导致小微企业贷款变成不良贷款。

2、小微企业抗行业风险能力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行业风险管控不足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处于竞争劣势,公司治理不完善,缺乏核心竞争力。当行业出现风险时,小微企业首当其冲。

同时,部分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行业的风险控制和了解不足。例如,部分银行的小微企业供销流动贷款,对行业风险和核心企业风险的监测不完善。行业风险来临时,可能会出现大量小微企业倒闭,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3.小微企业贷款使用情况难以掌握和监控

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不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微小企业,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财务报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因此,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贷款的使用情况更难掌握和监控。一些小微企业将贷款用于与贷款用途不相符的高风险用途,有的甚至动用银行贷款资金投资房地产、高利贷。而这些高风险贷款往往是银行小微贷款出现不良的原因。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高风险,银行应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积极应对。除了严格按照贷款常规“三查”,即贷前调查人员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复杂程度,在贷款信息真实有效的前提下,对贷款的真实性和验证性进行核查。可以获得; 对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抵押变现风险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突出风险,进行安全审查和研判;贷后检查落到实处,做好预警、检查、调整、催收工作。

1.采用风险定价,让收益覆盖风险

按照“高风险、高收益”和“收入覆盖风险”的原则,商业银行对小微贷款必须采用风险定价。银行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抵押贷款利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制定定价策略。但“风险定价”并不是一味的高定价。过高的定价必然会造成优质客户的流失。

2、了解小微客户,熟悉客户和企业

银行不管是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都是在经营客户。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客户,熟悉客户。通过了解和熟悉客户,掌握企业第一还款来源,把握企业贷款用途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控制风险。

3、关注第二还款来源,尤其要关注抵质押的担保方式

所有的贷款都要着眼于第一还款来源,小微贷款也要着眼于第二还款来源,特别是抵押、质押担保的方式。通过提高二次还款来源要求,对小微贷款的高风险进行风险补偿。

四、强化行业风险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总行行业风险分析应在条线间共享,总行相关部门应定期发布行业风险报告。小微企业供销流动性贷款,最好由核心企业在银行对公授信,以利于风险的把握和监控。

5、坚持“少量、批量”的原则。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特点,贷款额度较小。同时,小微企业数量多于中型企业。根据“大数法则”,坚持“小批量、小批量”的原则,要选择、选择、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同时防止中型企业使用因无法使用企业贷款或企业贷款数额过大而变相向企业贷款。个人名下贷款,整体负债过多,风险加大。

6、采用先进的预警系统

针对小微企业的高风险特点,商业银行要采用先进的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借款人信用、小微企业、抵押物等情况。根据借款人信用变化、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变化和抵押物价值变化等情况,主动、及时启动监测、评估、检查、调整、催收等贷后管理措施。

七、用好国家和央行的扶持政策措施

央行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定向降息”政策,以及“信用质押再贷款”政策。商业银行要用好国家和央行的扶持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小微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微小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防范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上升带来的风险。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