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04:21:5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杨新兰:风险监管“预应性”改革推进

作者|杨新兰《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9期

全面风险管理作为银行集团的核心职能,必须随着金融风险的机制、制度、流程和技术的演进而发生“预适应”变化。笔者在分析当前金融风险变化和银行集团面临的风险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行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帕累托改进的一般逻辑和实施路径。

金融风险演变的新特征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和金融深化,我国金融体系、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正在逐步完善。但金融风险演变呈现新特点,风险防控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溢出效应加深。发达经济体的反复疫情、高通胀、货币政策调整和地缘政治冲突,已成为影响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一些经济体非常规加息和缩表,加剧了全球货币紧缩预期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这将对市场的风险偏好产生影响,这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对外开放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前所未有。

金融业转型带来新风险。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步伐,更加注重发展轻资本和数字金融业务,开展可持续投资,促进金融资本和金融业良性循环。产业资本。随着新金融商业模式和新金融生态的不断演进,一些与绿色低碳转型、金融科技等相关的新风险逐渐显现,并与传统金融风险交织叠加。同时,系统性风险的扰动因素增多,跨行业、跨市场、跨境金融风险的管控难度加大。

风险监管“预判”改革推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监管部门不断推进以主动防控风险为目标的“预期性”监管改革。巴塞尔协议将在全球银行业实施。各国针对不利情况发布了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稳健性监管要求。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不断协调,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功能监管不断融合。新版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COSO-ERM)也从原有的“控制框架”扩展了全面风险管理 “管理框架”将风险升级定义为“事件发生并影响战略和绩效目标的可能性”。进一步突出风险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提出贯穿风险管理价值创造全过程的五项要素和二十项原则。

银行集团风险管理面临新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形势,中国银行业集团全面风险管理面临诸多新挑战。

需要提高风险管理战略领导力和价值创造的有效性。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金融风险的高杠杆机构和信用中介机构。他们通过积极承担风险并有效管理风险来获得经营收益。如何将风险管理从“附加流程或程序”提升为“内生文化或能力”,如何将其有效融入银行战略目标设定和绩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如何确定最佳风险水平,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金融环境严峻 银行操作风险,满足监管机构、法律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都是现代银行集团面临的主要问题。数字经济时代,风险管理的“战略转折点”正在逼近。银行业集团亟需开展新一轮质量改革和效率改革。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基于风险视角的管理决策支持保障体系,实现风险管理价值创造的新跨越。

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水平的管理有待加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越来越重视风险偏好框架(RAF)的构建和风险偏好的管理。风险偏好的设定要求银行集团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确定其愿意承担的风险类型和水平。风险偏好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平衡资本、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关注风险水平的变化,实施酌情动态管理,确保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匹配。

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和压力测试的有效性有待提高。风险计量是全面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计量能力和水平是衡量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标准。我国银行业集团运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标准法等模型技术开展风险计量工作,风险量化取得显著成效。在内部评价的科学性、模型判别和预测能力、模型标定的参数调整、风险信号的输入、测量精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最近几年,国际监管机构和银行集团通过压力测试审慎评估极端风险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压力测试体系不断完善,但压力情景设计的丰富性、敏感性和专业性仍有待提高。自变量及因素 变量的建模数据仍有待积累,压力测试结果的应用有待提高。此外,如何量化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对资本的影响也是风险计量和压力测试的难点。压力情景设计的敏感性和专业性仍有待提高。自变量及因素 变量的建模数据仍有待积累,压力测试结果的应用有待提高。此外,如何量化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对资本的影响也是风险计量和压力测试的难点。压力情景设计的敏感性和专业性仍有待提高。自变量及因素 变量的建模数据仍有待积累,压力测试结果的应用有待提高。此外,如何量化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对资本的影响也是风险计量和压力测试的难点。

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需要加快推进。在海量的动态财务信息下,人工经验在决策中容易出现偏差,一些基于传统统计方法的风控模型也会因缺乏代表性模型样本或历史数据而导致效用受限。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和整体管理转型项目。如何通过全领域全线数字化转型产生新的风险管理生产力,如何打破“数据孤岛”,高效应用和管理数据资产,如何推动风险管理从“部门级”向“企业级”转变,

风险管理帕累托改进的逻辑与方法

所谓“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形势下,一定的政策制度安排或一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调整,至少可以使某个业务或某个领域受益,而不会影响其他任何业务或领域. 造成损害是实现改革最优目标的有效途径。面对全球变化和金融风险演进,中国银行业集团只有科学把握发展机遇和风险战略拐点,主动适应不断迭代的市场竞争、风险演进和监管,才能不断增强应对风险的韧性。要求,有效推进风险管理改革。.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偏好的传导。一方面,加强风险态势研判,积极应对国际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俄乌冲突、高通胀等外溢效应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调整优化银行集团风险管理策略,确保与自身发展阶段和业务模式相适应。、风险复杂性、管理水平和市场环境,将风险控制在容忍范围内,不断改善风险绩效的微笑曲线。另一方面,按照战略导向、监管导向和市场导向,建立涵盖银行集团资本、收益和风险偏好的适当风险偏好和量化指标,确保风险管理融入银行价值创造全过程。风险偏好管理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全面覆盖重大实质性风险,为战略实施提供助力;二是稳定与灵活相结合,既要明确长期的定性和定量目标,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科学的调整;三是确保顺畅传导,通过风险限额、业务计划、评估等方式将风险偏好传导至各级各业务条线和机构,并能总结和反映集团层面的整体风险状况。银行集团的收益和风险偏好,确保风险管理融入银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风险偏好管理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全面覆盖重大实质性风险,为战略实施提供助力;二是稳定与灵活相结合,既要明确长期的定性和定量目标金融环境严峻 银行操作风险,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科学的调整;三是确保顺畅传导,通过风险限额、业务计划、评估等方式将风险偏好传导至各级各业务条线和机构,并能总结和反映集团层面的整体风险状况。银行集团的收益和风险偏好,确保风险管理融入银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风险偏好管理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全面覆盖重大实质性风险,为战略实施提供助力;二是稳定与灵活相结合,既要明确长期的定性和定量目标,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科学的调整;三是确保顺畅传导,通过风险限额、业务计划、评估等方式将风险偏好传导至各级各业务条线和机构,并能总结和反映集团层面的整体风险状况。

创建基于流程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型。按照问题导向、风险导向的原则,不断完善风险治理结构和流程。明确各类重要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打破“部门银行”的“信息孤岛”,解决个人风险管理的“短视”问题。将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植根于经营管理全过程,构建“风险-流程控制矩阵”,建立流程银行风险管理新模式。此外,根据COSO发布的“包括内控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新理念和明确“战略目标”的新方向,

提高下一代风险资本计量和管理技术的有效性。一方面,公司将进一步推进以风险调整后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科学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等新一代资本监管和风险计量工具,关注资本管理在预测危机等方面的局限性,完善杠杆率等配套管理措施,优化资本配置和补充计划,进一步改进细化 管理对资本节约、客户选择和风险定价的贡献。另一方面,防止了资金套利带来的指标“景气”。净监管负担一价定律指出,银行所承担的不同净监管负担会导致监管套利,即银行会选择不同的风险计量模型、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模型、资产形式和资本结构来实现资本遵守。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资产的风险水平是否降低,风险承受能力是否提高,经营稳定性水平,仅凭资本指标并不能真正判断。

优化监管约束下银行的最优资本缓冲机制。资本缓冲是实际资本充足率与监管最低资本要求之间的差额。缓冲资本过少会增加监管资本合规风险,而缓冲资本过多会影响资本收益。因此,在既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下,优化缓冲资本是银行集团提高风险资本管理效率的关键。差异化的资本监管指标可以有效引导银行及时合理调整资本水平和风险偏好,有效调节最优缓冲资本水平。

扩展压力测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包括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利率、资产价格等在内的更加多元化、风险敏感度更高的压力情景指标体系,大幅增加压力测试频次,扩大机构业务种类和覆盖面,全面采用顶级-down,bottom-up 测试方法结合上述静态和动态测试方法,对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交易对手违约率等压力指标应用各种情景冲击,并深入研究关键风险因素、资产劣化水平、拨备和资本充足率及其窗口期,将压力测试结果与资本补充、资本配置、

构建人机结合的“立体”智能风控平台。风险控制点的标注和嵌入、控制和调查操作的建模和标准化、风险控制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的自动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智能化应该是改革创新的方向。着力打造集风险政策体系、风险偏好与限额、合规底线、风控指标于一体的风险预警平台,继续构建聚合各类风险数据和风险观点的多维度视角平台。组的所有级别。从场景、产品或客户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监控平台,推进风险评估、资本充足水平预测、综合压力测试等内部资本充足评估与管理一体化体系建设,探索基于神经网络强化学习技术体系的风险定价决策支持等。在风险管理方面,将“不敏感但无处不在”的数字化风险管理活动融入各个业务领域、管理流程和环节,开创风险管理价值创造的新时代。■ 通过构建风险管理智慧大脑,将“不敏感但无处不在”的数字化风险管理活动融入各个业务领域、管理流程和环节,开创风险管理价值创造的新时代。■ 通过构建风险管理智慧大脑,将“不敏感但无处不在”的数字化风险管理活动融入各个业务领域、管理流程和环节,开创风险管理价值创造的新时代。■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用人单位观点)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