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5 15:34:4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王健林与马云1亿世纪豪赌只剩1年 万达百货却败了?(2)

  尽管中国百货业重启自营的阻力很大,如带来的资金占用、买手人才缺乏、利益再分配、原有分销体系的打破等问题,但自营模式的确适应了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保证了商品质量,握住了品质保障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商品的质量是百货企业的生命,自营管理是直接进货,在进货过程中亲自直接检验商品质量,在品质上降低了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则增加了经营利润。自主定价、自主经营、自主营销,有助于商场更好地掌握货品资源,避免受制于品牌商和代理商。可根据不同季节、市场、消费群体,随时调整进销状态,灵活掌握库存。在联营模式下,百货行业的纯利润已经低至5%左右,而自营模式下,百货零售企业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0%以上。

  所以,近年来中国百货企业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除了传统自营优势较为突出的信誉楼、安德利(13.560, -0.04, -0.29%)等百货公司外,百盛的自营业务销售额占比达到了20%左右,王府井(16.860,-0.46, -2.66%)推出了“梦工厂”内部创业项目、新世界(7.760, -0.21, -2.63%)开发了N+系列自有品牌体系、汉光百货的化妆品绝大部分也都是自营。

  信誉楼百货集团董事长、《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穆建霞向《中外管理》谈到:如果百货店还是采用上个世纪的“品牌联营”模式,把自己化身成“二房东”,依赖于收取品牌方的进场费过日子,没有专业人员研究市场,也没有人关注顾客,只是一心研究如何收租,就背离了商业的本质。

  和君集团合伙人、和君商业零售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特聘专家丁昀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传统百货是在“卖方市场”年代快速成长起来的,形成了“二房东”、同质化、重品牌不重体验等与消费者价值相左的经营习惯。早些年这些行为习惯的恶果还无法显现,但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消费者开始获得信息及话语权,便纷纷开始摒弃传统百货,投入到新的消费渠道的怀抱。

  也就是说,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已经走到了尽头。

  4

  借鉴日本百货公司的长寿DNA

  虽然百货业起源于欧洲,但由日本企业将之推到了巅峰,并引领了现代百货业的发展,所以当国内百货业出现困顿时,很自然地会将目光转向日本。

  日本的百货企业历史多数比较悠久,最早的百货店松坂屋,创建于1611年,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日本百货业在1990年代初达到巅峰,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经济下滑且进入了长期的通缩、人口结构也逐渐老龄化,日本百货店的销售额总体在不断下滑。但是换一种角度看,日本百货业的疲软其实主要是与经济大环境有直接关系,但受电商的影响并不明显。

  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日本,很早就对电商实施了征税政策。也就是说,线上的价格和实体店的价格基本一样。在政策利好下,服务及购物体验成了日本各大百货公司的主要突破口。

  一直以来,在日本,线上主要发挥便捷优势,线下则更注重体验服务,渠道之间的竞争显得更加健康。而目前中国对于电商是否征税仍旧在探讨过程中。因此,在中国,网上开店门槛低,从而使得网上价格优势打倒了实体店,让很多传统的百货公司倒闭关门。

  除了公平的税收政策外,日本零售业还值得借鉴之处有如下几点。

  一,百货店之间互赢合作,创造共荣生态商业圈是日本百货业能够长期存续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在银座,还是在新宿,百货公司是一家挨着一家,相互竞争的态势必定存在。但是,这些百货公司往往会组建“协议会”,比如:当地的商业街协会,就各种商业业态的布局、道路的互通、商品价格的平衡等问题进行协商。秉持着相互繁荣的原则,进行抱团式合作经营,避免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二,日本各百货企业还通过互相间的合并、参股和股权交易,来获得互补效应。例如:三越和伊势丹,大丸和松坂屋,都互相参股,就连最高端的高岛屋也参股了阪急阪神百货。

  三,日本百货店还向不同业态扩张。比如:阪急等百货店进入购物中心业态,高岛屋进入生鲜食品超市业态,三越伊势丹进入化妆品专业店业态。

  与中国百货业的迷茫与焦虑不同,日本百货店在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经济下行之际,整个百货行业并没有惊慌,而是坚守着百货店的本质并进行着积极主动的调整。也许,国内百货企业真正需要的,就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革的魄力,小打小闹的改良和各种数字化赋能,难撼根本,难治痼疾。

  “中国零售业在经历了如此波澜壮阔的风雨变化之后,还会是处在瞬息万变的过程当中,其原因虽然与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但是最为根本的还是,中国零售经营者是否真正本着基业长青、百年老店的企业经营理念,而非投资或投机,博取短暂的商业声誉。”《零售商学院》原主编、“零售苑”创始人沈奎向《中外管理》表示:中国零售行业的业态永远都是不断创新和变化中的,百货行业也是如此。所有的衰落和低迷,其实只是经营者本身的问题,离消费者越来越远,但真正的民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