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2 08:43: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一段小史:从A片到A级片

众所周知,1970年代中期,随着《星球大战》和《大白鲨》的涌现,美国电影进入了“高概念”(即高成本、高营销)的A级视效大片的时代。

这是电影业对电视业夺走观众的反戈一击,而在稍早的一个阶段,基于同样的理由,美国的成人电影也由此成为一门产业。

所以,A片和A级片,殊途而同归。

下文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影创造美国:美国电影文化史》,讲述的正是这一阶段的历史。

 好莱坞电影分级制度的兴起 

从一百多年电影史的角度看,电影制作和放映的趋势是,在审查者警惕性允许的范围内,以及票房必要性的要求下,尽可能地呈现一些粗俗淫秽和举止不体面的内容。

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家庭在电视屏幕上找到更干净的娱乐内容,电影行业很自然地想要恢复过去的震惊和诱惑效果。

1951年,在一部实际上高度符合道德标准的的瑞典电影《幸福的夏天》中,他们终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在影片中,一对年轻恋人克服瑞典农村假道学的阻碍,终于成功地结合在一起,但女孩在一起摩托车事故中遇难,留给男孩巨大的悲伤。观众忍受着单调的剧情,只为一瞥这对恋人裸体在湖中洗澡、然后躺在一起做爱的画面,镜头只显示了腰部以上部分。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放映时,这一幕都引起了巨大轰动。几年后,罗杰·瓦迪姆的《上帝创造女人》淘到了另一座票房金矿,该片展示了碧姬·芭铎的裸体镜头。裸体是电视观众无法看到的一大看点,当然,电视观看的成本更低廉。

因裸露镜头而引起轰动的《幸福的夏天》(左)、《上帝创造女人》(右)

由此,好莱坞越来越多地退回到对某些要素的依赖中,电影制作人从一开始就已经明白,当其他一切要素都无法吸引观众时,只有它们才能使观众产生兴趣,这就是色情和暴力。

当时的电影审查机构——美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的《制片法典》执行局一度采取给明显带有性或暴力情节的电影附加限制条件——“少儿不宜”——以通过审查,维持其存在的意义,但是,在售票窗口该要求毫无作用。

在埃里克·约翰斯顿于1964年去世后的两年里,美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群龙无首,而观众数量在1964年短暂回升之后,下降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速,制片人则试验着不同比例的色情和暴力组合(通常下一部会比前一部更多),希望能找到一个再次成功的配方。1966年,制片人们挑选了林登·B.约翰逊的总统助理杰克·瓦伦蒂作为他们的新掌舵人。

瓦伦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一下可以对《制片法典》做些什么,最后他决定将其踢进垃圾桶中。他以英国为蓝本建立了一个分类更多但更不精确的评级系统:G表示适合一般观众;M表示成熟的观众,后来让步改为PG,意为建议在家长指导下观看,因为制片人们认为M评级排除了太多的观众;R代表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如果没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不允许观看;X级则不允许未满18岁者观看。

好莱坞电影分级制度创始人:杰克·瓦伦蒂

该评级系统成了电影工业更加灵活的自我审查制度与旧法典之间的竞技场,评级委员会可以和制片人进行讨价还价:剪去足够多的裸露或粗口就可以将评级从X改成R,或从R改成PG,从而增加预订和潜在观众的数量。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