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3 13:47:3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人类历史上地理与历史的互动

    前段时间,在读苏力老师的《大国宪制》时,里面提到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的对抗,以及历时2000多年,由各个朝代修建起的宏伟绵长的长城,让我对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篇文章算是最近学习的总结,同各位分享~
 
    在人类文明早期,人类社会被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力地塑造着。不同地区的人类生存方式,受到比如当地的降雨量,温度,季风,河流,山脉,以及可驯化的动植物等等因素的影响,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就有相关非常经典的论述,他用欧亚大陆和美州大陆的地理差异非常具有说服力地解释了为什么是欧洲人到美洲去征服美洲印第安人,而不是相反。
 
    这本书中的核心观点是,由于欧亚大陆有品种繁多的动植物可以驯化(新月沃地),以及欧亚大陆的东西走向,导致欧亚大陆的农业及畜牧业更加发达,而农牧业是文明出现的基础。而美洲大陆,由于其为南北走向,导致不同维度间的气候差异大,不利于农业的传播;同时初到美洲大陆的前面5千年,由于高度发达的狩猎技巧,人类基本上把美洲大陆的所有大型动物都灭绝了,导致了他们没有大型牲畜可以驯化,因此没办法更有力的发展耕作的农业,而只能刀耕火种。农业效率低下。
 
    回到本书的主题。中国有几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中一条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地理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雨量线(如上图棕色与青色分界线,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如下图,导致这种降雨量差别的主要原因为在此分界线以南的为季风气候,而此分界线以北的地区则为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海洋季风气候可以带来更多的降水。
 
    所以这条线以北的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少,只适合发展畜牧业,不适合发展农业;在这条线以南的地区,降雨量较多,适合农业的发展。所以这条地理分界线常常也跟农牧分界线重合。也就是在分界线以北,生存着游牧民族,而在分界线以南,住着农耕民族;而正是这种地理分布,导致中国历史政治中最重要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防止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仔细查看古长城的地理分布就可以发现,中国的古长城基本上同农牧分界线的中段重合。也就是说,2000多年来,历代王朝逐渐修建而成的万里长城,本质上是为了防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它见证了几千年来,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对抗。
 
    如上图四,这条400毫米等降雨线还和著名的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接近重合。胡焕庸线以北的大片中国土地,只占有中国大约6%的人口,而胡焕庸线以南的地区,却拥有中国大约94%的人口。这同样是因为气候地理导致的人口高度分布不均匀。
 
    如上图,还有一条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叫着“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这条线有以下特征: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如上图,正是400mm等降雨量线和800mm等降雨量线,将整个中国地理分成三个区域:畜牧区,旱作区,水田区。在中国历史早期,由于生产工具不够先进(缺乏锋利的铁器),无法开发长江流域的水田区,而只能在旱作区进行农业耕作。早期历史记载的南方,也是到处都是树林,都是有毒的瘴气和沼泽,不利于生存的地区。而到了历史中后期,由于冶炼技术的提升,以及大量北方汉民的南迁,导致水田区逐渐被开放,而后成为中华帝国最重要的粮仓。同时,这条“1月0℃等温线”也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如下图七)
 
    而由于抵御边疆的军事需要(特别是农牧分界线所处的边疆),导致古代中国的首都普遍定都在离农牧分界线不会太遥远的地方。这样,一旦边疆出现危机情况(有可能是游牧民族来犯,也有可能是边疆军事首领兵变),皇帝就可以最快时间收到消息,并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而这种定都方式到了中华帝国中晚期,就形成了农业中心和军事中心分离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要修建大运河的重要原因。
 
    继续,让我们再看看中国的河流分布。如上图八,我们发现黄河区域同农牧分界线区域有很长的一段地理范围是高度地理重合。苏力在《大国宪制》中,提出正式由于中原地区抵御游牧民族的需要和黄河治理的需要,导致了中原大一统王朝,中华帝国的出现。(这个应该是典型的功能主义的解释)。而且,从地图上看,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黄河和长江是基本平行的。
 
    而对比上图九,为欧洲河流及山脉分布,欧洲主要河流是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出,呈辐射状。这些河流和山脉把欧洲分成一块块区域,而这些不同区域孕育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使得欧洲到现在为止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中国的核心区域没有被高山分隔,因此在黄河治理和抵御游牧民族的需要下,逐渐演化形成了统一的帝国。
 
    虽然中国帝国中心地带不像欧洲那样,有那么明显的河流和高山阻隔,但随着中华帝国的扩展,地理上,因为山脉和河流的阻隔还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利用地理阻隔形成地方割据,中国古代在进行行省划分时,除了按照“山川形便”之外,还进行了“犬牙交错”的行省划分机制。典型的如汉中归于陕西而非四川,徐州划归江苏,而非山东河南,都是为了通过犬牙交错的方式,来形成地方势力的相互制衡和监督。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