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31 14:27:1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原因及影响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原因及影响

【债市】

我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作用明显。 虽然存在一定的时滞,但政策制定者可以有效运用政策,根据市场反应做出必要的调整。 效果会很明显。 以下为本站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近十年基准利率调整的原因及影响1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和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不变。

以下是1993年以来我国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情况:

1、199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变动明细表如下:

一年(%) 一到三年(%) 三到五年(%) 五年以上(%)

1995/07/01--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05/01--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8.64 9.36 9.90 10.53

1998/03/25-- 7.92 9.00 9.72 10.35

1998/07/01--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39 6.66 7.20 7.56

1999/06/10--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6.12 6.30 6.48 6.84

2007/03/18-- 6.39 6.57 6.75 7.11

2007/05/19-- 6.57 6.75 6.93 7.20

2007/07/21-- 6.84 7.02 7.20 7.38

2007/08/22-- 7.02 7.20 7.38 7.56

2007/09/15-- 7.29 7.47 7.65 7.83

2007/12/21-- 7.47 7.56 7.74 7.83

2008/09/16-- 7.20 7.29 7.56 7.74

2008/10/09--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66 6.75 7.02 7.20

2、下表为1993年以来部分期限居民储蓄利率变动表

一年(%) 三年(%) 五年(%)

1993/07/11-- 10.98 12.24 13.86

1996/05/01-- 9.18 10.80 12.06

1996/08/23-- 7.47 8.28 9.00

1997/10/23-- 5.67 6.21 6.66

1998/03/25-- 5.22 6.21 6.66

1998/07/01-- 4.77 4.95 5.22

1998/12/07-- 3.78 4.14 4.50

1999/06/10-- 2.25 2.70 2.88

2002/02/21-- 1.98 2.52 2.79

2004/10/29-- 2.25 3.24 3.60

2006/08/19-- 2.52 3.69 4.14

2007/03/18-- 2.79 3.96 4.41

2007/05/19-- 3.06 4.41 4.95

2007/07/21-- 3.33 4.68 5.22

2007/08/22-- 3.60 4.95 5.49

2007/09/15-- 3.87 5.22 5.76

2007/12/21-- 4.14 5.40 5.85

2008/10/09-- 3.87 5.13 5.58

2008/10/30-- 3.60 4.77 5.13

注:自2008年10月9日起历次存款利率调整表,我国对储蓄存款利息收入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3、下表为1993年以来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变动表

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 超额准备金利率(%)

1993/05/15-- 7.56 7.56

1993/07/11-- 9.18 9.18

1996/05/01-- 8.82 8.82

1996/08/23-- 8.28 7.92

1997/10/23-- 7.56 7.02

1998/03/21-- 5.22 5.22

1998/07/01-- 3.51 3.51

1998/12/07-- 3.24 3.24

1999/06/10-- 2.07 2.07

2002/02/21-- 1.89 1.89

2003/12/21-- 1.89 1.62

2005/03/17-- 1.89 0.99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原因及影响2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货币、信贷和银行系统的管理来实施的。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的方式,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联系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引人入胜、最重要和最具争议的领域之一。 政府可以使用多种政策工具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 这些主要包括:

(1) 由政府支出和税收组成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工作和储蓄的激励来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影响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历次存款利率调整表,影响经济中的利率和信贷供给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达到理想平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有两种类型:扩张性和紧缩性。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来刺激总需求。 在这种政策下,更容易获得信贷,利率也降低了。 因此,当总需求相对于经济生产能力较低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最为合适。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 在这种政策下,获得信贷的难度更大,利率也会相应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更为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的总购买力,其具体表现是: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银行存款。 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一直是央行关注和调整的重要对象。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货币政策措施之一。

自2006年7月5日以来,央行先后2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截至2008年6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已从7.5%上调至17.5%。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 2008年初,政府宣布将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减缓通胀压力。 以下是我对这2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一)国际收支顺差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自国际贸易顺差。 大量外汇快速流入与外汇储备过剩导致的矛盾十分明显。 2006年以来,国际贸易顺差屡创新高。 2008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9056亿美元。 万亿美元的储备不仅是世界第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国际收支顺差大幅增加,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加大本外币政策协调难度,严重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效果。 贸易顺差增加,使我国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加剧。 一旦国际市场萎缩,外需减少,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摩擦加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二)固定投资过热 目前,虽然我国投资过热的局面可能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但这种投资增长并不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效益改善的结果。 现在投资增加带来的产能增加并不能保证未来有效需求的相应增加,这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投资过热还会导致劳动力被资本替代,对我国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近期困扰整个宏观经济体系的一大问题是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过快上涨,已经偏离了房地产行业自身的发展轨道。 一旦房地产供给超过市场总体需求和消化能力的最大极限,人们的市场预期就会发生逆转,相应的连锁反应就会发生,波及金融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不利于稳定,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健康。 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三)信贷规模大幅增长。 截至2006年9月,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资金来源总额349992.77亿元,其中各项存款327775.52亿元,资金使用总额349992.77亿元。元,其中各项贷款总额221035.86亿元。 同时我们看到,新增贷款增长较快,去年前三个月新增贷款已经超过央行全年货币政策目标的总和。 这与商业银行过于依赖贷款利润的经营行为有关。 与此同时,这家商业银行放贷的冲动依然存在。 如果不压缩流动性巩固宏观调控倒逼的新增贷款增速,新增贷款增长随时可能发生。 恢复。 对此,央行有必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保护银行,全面控制银行风险,降低金融风险。

从紧的货币政策起到的作用: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控制物价上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现在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流动性。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9月25日,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下调1个百分点,同时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为2004年以来首次。受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不少沿海企业和外资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国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下调存贷款利率。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首先从宏观上分析,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应对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之前的紧缩是为了抑制通胀。 看来,当前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从抑制通胀转向了促进经济增长。 增长正在上升;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更有利于我们减少外部因素对我国的影响,有利于应对美国的“次贷危机”; 对于一路暴跌的中国股市来说,降息无疑会给低迷的股市带来一些活力,有利于企业的投融资; 虽然对于各大商业银行而言,短期利润会受到影响,但总体而言,对银行的长期发展影响较大。 有帮助。

总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作用明显。 虽然存在一定的时滞,但政策制定者可以有效运用政策,根据市场反应做出必要的调整。 效果会很明显。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原因及影响3

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览表

次数和时间调整前后的调整幅度(单位:百分点)

37 2011-01-20(大型金融机构) 18.50% 19.0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5.00% 15.50% 0.5

36 2010-12-20(大型金融机构) 18.00% 18.5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4.50% 15.00% 0.5

35 2010-11-29(大型金融机构) 17.50% 18.0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4.00% 14.50% 0.5

34 2010-11-16(大型金融机构) 17.00% 17.5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3.50% 14.00% 0.5

33 2010-05-10(大型金融机构) 16.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3.50% 无调整-

32 2010-2-25(大型金融机构) 16.00% 16.5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3.50% 无调整-

31 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 15.50% 16.0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3.50% 无调整-

30-2008-12-25(大型金融机构) 16.00% 15.5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4.00% 13.50% -0.5

2008-12-05(大型金融机构) 17.00% 16.00% -1

(中小金融机构) 16.00% 14.00% -2

2008-10-15(大型金融机构) 17.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6.50% 16.00% -0.5

2008-09-25(大型金融机构) 17.50% 17.50% -

(中小金融机构) 17.50% 16.50% -1

2008 年 6 月 7 日 26 日 16.50% 17.50% 1

25 2008 年 5 月 20 日 16% 16.50% 0.50

24 2008 年 4 月 25 日 15.50% 16% 0.50

23 2008 年 3 月 18 日 15% 15.50% 0.50

22 2008 年 1 月 25 日 14.50% 15% 0.50

21 2007 年 12 月 25 日 13.50% 14.50% 1

20 2007 年 11 月 26 日 13% 13.50% 0.50

19 2007 年 10 月 25 日 12.50% 13% 0.50

18 2007 年 9 月 25 日 12% 12.50% 0.50

17 2007 年 8 月 15 日 11.50% 12% 0.50

16 2007 年 6 月 5 日 11% 11.50% 0.50

15 2007 年 5 月 15 日 10.50% 11% 0.50

14 2007 年 4 月 16 日 10% 10.50% 0.50

13 2007 年 2 月 25 日 9.50% 10% 0.50

12 2007 年 1 月 15 日 9% 9.50% 0.50

11 2006 年 11 月 15 日 8.50% 9% 0.50

10 2006 年 8 月 15 日 8% 8.50% 0.50

9 2006 年 7 月 5 日 7.50% 8% 0.50

8 2004 年 4 月 25 日 7% 7.50% 0.50

7 2003 年 9 月 21 日 6% 7% 1

6 1999 年 11 月 21 日 8% 6% -2

5 1998 年 3 月 21 日 13% 8% -5

1988 年 9 月 4 日 12% 13% 1

3 87 10% 12% 2

2 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 -

1 19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 -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