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8 02:23: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拓展】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增加额怎么算?

【拓展】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增加额怎么算?

文章目录:

企业所得税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一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场所的收入总额,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和亏损后的收入总额。

[扩展信息]:

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税后利润)计算缴纳。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税收调整增加-税收调整减少。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所得税的专用名词,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扣除等后的余额是计算所得税的依据。个人所得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适用税率,企业所得税直接适用25%的税率或相应的优惠税率。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守卫图片>

应纳税额是名词,指的是当期需要缴纳的税款。它适用于所有税种,即您实际需要缴纳的税种。比如企业所得税,如果应税收入是1000万,那么应纳税额就是1000*25%=250万。

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是利润总额吗?

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利润总额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经营成果,属于会计范畴;而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属于税法范畴。

1、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1.根据不同的政策法规,税务协会存在差异。利润总额按会计准则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企业所得税法计算。利润总额为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计算。我们知道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费用。按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反映在利润表中。

根据会计准则和规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属于当期的收入、成本、费用均反映在当期利润总额中,与是否收到发票无关。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缴纳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依照税法规定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非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允许弥补的上年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税收入=收入总额-非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亏损。

由于两者分别执行会计制度和税法,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依据、时间和条件也不同,导致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

2.两者的目的不同。利润总额的目的是为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和其他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企业所得税怎么算利润,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

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是根据税法规定调整利润总额后计算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即为缴纳所得税而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3、年末决算调整项目不同。在财务会计年终决算中,为准确核算当年经营成果,清算相应的归属于当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损失,如计提坏账准备、减价准备和减值准备,以及各种资产和资产。清算成本费用等,避免经营业绩出现差错。

所得税汇算清缴以企业会计利润为基础(间接计算法),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如调整多列的工资性费用,计算根据所列费用调整业务招待费。广告费按支出标准调整,调整罚款、捐赠等,以及减免税收入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等,应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税法规定计算。

当然,也可以按照直接计算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关系。

1、以利润总额(会计利润)为计算公益性捐赠所得税前扣除限额的依据。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最高允许扣除年度利润总额的12%。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在以后年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年度利润总额,是指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也就是说,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扣除额基数是以利润总额为计算基数。

2、采用间接计算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进行调整。我们知道,应税所得的计算分为两种计算方法,即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为当年实现的总收入,扣除非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以前年度亏损备抵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间接计算法是利润总额加上(或减去)税收调整项目,即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按照税法规定调整后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总之,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区别在于利润总额的计算是按会计制度计算,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按企业所得税法计算或调整。

我是智融聊天的管理层。欢迎继续关注财经话题。

2021 年 9 月 11 日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包括哪些

#11月财经新势力#我司正在对年度盈亏情况进行梳理预测。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公司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申报缴纳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并缴纳所得税。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存在一定偏差,那么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差异如何处理呢?这是一家初创企业的财务经理提出的问题。

税收差异是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而形成的差异。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汇算清缴时,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日常会计核算时,可以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预缴企业所得税。但是,在年度汇算清算中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当对存在的税收差异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实际核算的成本费用,取得有效证明,符合税前扣除的范围和标准的税法规定,按照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成本和费用,可以在企业入账。所得税税前扣除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如果税法和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则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一是企业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收入和成本费用凭证,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所得税怎么算利润,税务机关将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二是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当计算结果与按照会计制度和准则计算的利润总额经常不一致时,企业需要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调整为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前额。

三是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有效的成本费用凭证,即跨期费用。企业按季预缴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金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应当补充有效的成本费用凭证,否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我是智融聊天的管理员,欢迎讨论交流。

2022年11月23日#财经##11月财经新势力#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