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4 06:13:0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资产配置就是把钱藏在不同的地方(图)

资产配置就是把钱藏在不同的地方(图)

老房子的主人,也就是这些存单的主人,已经去世十二年了。生前,她把儿女寄来的钱当作存单,装在木箱里,藏在床脚,一点一点积累,直到2004年她离世。没有人知道有这个存在木箱,直到房子老化倒塌。这段被遗忘的遗产刚刚从废墟中浮现,讲述了一位乡下老人如何沉淀他人生最后一笔财富。

存钱困境:资产配置就是把钱藏在不同的地方

“喂,你把钱放哪儿了?”

如果把这句话问给熟悉理财的城市投资者,一般会得到银行理财、股市、宝贝钱基金、P2P等答案。

然而在农村,你可能会遇到警惕的目光,因为很多农村人把毕生积蓄藏在家里,就像老人把银行存款证明藏在床脚的木箱里一样。对他们来说,把纸币和硬币藏在不同的地方就是“资产配置”,不藏在同一个地方就是“分散风险”。因此,“钱去哪儿了”是关系到财富和人生的大秘密。

农村人的存钱热情源于对“靠天吃饭,没有下顿饭”的恐惧。对于饥荒年代挨饿的老一辈人来说,“手有粮,心不慌”的观念尤其深入人心。

与城市相比,农村在社会保障、医疗、养老等方面远远落后。危机感渗透到农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使他们更加渴望把握眼前的现实。真钱。

“我公公把钱藏在床板底下,家里谁也不许动。他说钱要存起来,等他老了(过世),拿着一个后山三日礼。” 乔夫人说道。她说,家里根本存不下钱:“也不知道钱怎么花得这么快,老二要读书,老大娶了媳妇,在后院搭了婚房。别说存钱了,我还欠着两万块呢。”

存不下钱的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活下去,一些有积蓄的家庭也开始为自己的钱寻找好去处。最新调查显示,80%以上(80.84%)的农村居民认为将闲钱存在银行最安全。可见,银行在农村居民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此外,9.92%的农村居民将钱藏在家里。但是,如果家里藏有大量现金,被火灾淹没、被狗或老鼠啃咬、被抢劫或被盗的风险不言而喻。

“我劝妈妈把纸质存折换成银行卡,她不肯,她要看存折上的余额,才能相信钱还在银行里。” 李小军说,因为支付宝的五福卡,他老了。爷爷多年没有过好日子,孙子成天“学坏”心痛不已:“你说什么收五福牌,牌在哪?都是假的,红的信封也是骗人的。”

一生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依赖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除了天上的雨,田里长出的庄稼,周围人世代相传的约定俗成之外,他们很难去相信其他超出认知范围的东西。银行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信仰之一,一次又一次把钱存入银行,看着存折上的金额不断增加,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赚取了安全感。

林大爷拿出一本精心保管的存折:“我家的钱都在这儿,儿子在外面打工,所以他也把钱存在这里,以备不时之需,有了就不慌。” 村里没有大银行分行。大多数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林大爷夫妇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把手里的钱凑起来,然后去信用社存起来,就像完成了一个虔诚的仪式。

“存款都是活期存款,万一有什么事,随时可以拿。” 林大爷把存折用塑料袋一层层包好。“还可以定期储蓄,利息高出数倍,即使想提前支取,也可以按照现在的利息算利息。” 闻言,林叔面无表情:“嗯……活期存款是安全的。”

林叔叔的儿子小林在外打工,小学毕业后就跟着父母种地。两年前,他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开始出租。与父母相比,小林似乎对银行更加了解。

“我第一次买理财是一个银行职员推荐的,一开始我不相信,但我看不下去他说他签的是正式合同,利息还挺高的,你打电话就可以了。”想取款就预约吧,一想,银行是不会骗人的,我就买了。小林说,“过了半个月,我需要钱装修新房,我打电话给银行,第二天就取款了,还有200多元利息。”

小林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有人在银行买理财被骗,说是被“飞单”伤害了,明明买了理财,却不知怎么变成了保险,用钱的时候,他发现他无法将其取出。看着这些,小林庆幸自己遇到的银行员工都是好人,但又有些疑惑:“农村买理财的人还很少,连银行都骗你了?”

在农村,年轻的“小林”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把银行当作存钱的保险箱。不少人在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开始接触银行理财产品。尽管对银行安全性的盲目信任,让部分银行饱受“飞票”、“存单变保单”之苦,但“理财”二字仍大势深入农村居民生活,引导他们从“存钱”走向“赚钱”。

赚钱难:理财被指经营不善,变相传销却大行其道

55岁的冯海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一生以种地为生的他来说,“理财”是一个新词。“理财是什么?我没听说过,骗人的,只听说有人炒股赔钱,家财尽失。” 冯海军表示怀疑。

农村居民如何看待“理财”?

最新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理财观念存在诸多误区。

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大多数人对理财的认识偏向、片面。17.01%的人认为把钱存在银行就是理财,32.07%的人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炒黄金,风险大,容易赔钱,还有20%以上(20.74 %的农村居民甚至从未听说过“理财”这个概念。

调查还显示,在有理财行为的农村居民中,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最受欢迎,占各类理财行为的67.72%。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居民也开始尝试互联网理财,其中互联网宝贝理财产品投资最为广泛。这主要归功于网宝理财产品即时存取款的便利性、1元起投的低门槛、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以及近乎无风险的安全保障。

理财的“尝鲜”让农村居民看到了机会,也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可乘之机。一些衣着光鲜、举止张扬的“外来者”出现在各个村子里,故意向村民灌输“发财梦”,通过洗脑等方式诱使村民从事传销活动,或打着卖神器、互帮互助的幌子进行传销活动。挣钱。有常识的村民上当受骗。

例如,在燕郊地区村落的“民间互助”事件中,参与者被告知“暂存”4.98万元,4至6个月后,共计5.1万元连本带息返还,或者18个月后,“N 150万”,此外,通过吸引更多人参与“互助”,可以获得额外的奖金。但剥去精心包装的外皮后,和所有的传销组织一样,在这个欺诈项目中真正获利的只有金字塔顶端的领导者。不饿。而赚钱是比发财的噱头更虚幻的梦想。

对财富的渴望和理财的误区,让这些古老的骗局在农村盛行,而且由于农村邻里关系密切,同样的骗局总是会迅速感染全村,并在相邻的村庄之间蔓延。性分布。

因“互助”而破产的刘大爷说:“村里人怎么理解的?我总觉得这么多人投资了,我能错吗?再说,看到很多人都赚钱了,如果我不赶紧跟进,那岂不是亏大了?没想到大家都这么想,一起被坑了。

在信息相对匮乏、邻里关系较近的村子里,骗子先摆出几个“财源滚滚、暴富”的例子,促使一人致富,全村效仿。最后,他们总是能骗过整个村子。此外,村民不懂得如何保全证据,警方追讨赔偿金时常面临重重困难。

村民本来对理财持开放态度的小心脏,在被洗劫后彻底封闭。在理财骗局席卷的农村,炒股、买P2P,甚至买余额宝都成了禁忌,无人敢提。极少数坚持理财的人,被村民视为洪水猛兽。

村东的年轻人天天在网上炒作,刘大爷看不惯:“我被骗了,我不是好孩子。自己。

上当受骗,刚踏出理财第一步的村民永远退缩了。但他们仍然保留着一种古老的生息模式:“高利贷”。

借钱难:民间借贷在逼死人,风控基本靠口碑

“这几年条件不好,几乎每年都要向别人筹钱(借钱),筹钱要打借据,还要找担保人,几乎没人要。”借钱不通过中间人。”

村民李大勇说,前几年“集资”的利息很高,每年3毛钱左右(年化30%)。过去两年一直不景气。一方面,大家也不是很缺钱。另一方面,农民现在可以从信用社贷款,而且利率比“背钱”要低很多。

“有的农民工钱不够,在外面买房,银行又不给他们贷款,就回来找亲戚做担保银行卡借的钱可以炒股吗,从信用社贷款。”

李大勇主要在县城经商,偶尔也会开车到乡下借钱。他说,时不时有村民拿出积蓄借给他,点数在1.8到2.5之间。反观来找他借钱的,多半是县里的包工头,利息一般都是3分。

“村里人借钱给亲戚,很多都是只打欠条不付息。借钱给熟人加息,一般都是衡量人品和交情深浅,还会请借款人的亲戚做担保。如果贷款是陌生人之间的事情,一般都是通过担保公司,公司相当于中间人。” 李大勇说,现在很多村民手里有钱,愿意把钱放在担保公司,而不是银行,因为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年利率在6%左右)。而且这种借贷模式代代相传,为村民所熟悉,更容易接受。

最新调查显示,超过20%(22.07%)的农村居民曾向亲戚朋友或民间借贷机构借钱,富人比穷人更积极参与民间借贷。

融360金融分析师认为,农村民间借贷长期盛行的原因在于农村融资难:银行贷款条件严格,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贷款需求等。农民和其他群体往往得不到满足。P2P虽然手续相对简单,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

此外,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匮乏、资源匮乏,除了银行存款,有闲钱的人最容易获得的投资渠道就是“高利贷”。

调查显示,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人群中,有22.22%的人愿意参与民间借贷,远高于总资产在50万元以下的人群比例(1.96%)。较富裕的农村居民在借贷方面更为积极。一方面,他们有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靠借祖宗致富。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他们已经成为专业的贷款人。

这样,就有需求就有供给,民间借贷就会持续繁荣。然而,民间借贷的风险和乱象同样触目惊心。

“现在农村的利息大概是1分5厘,1万元年利息是1800元,我有100万元,全部借出去什么都不做,年利息18万元。” “ 村民老吴断手用手指数。

但当被问及是否借钱时,他却讳莫如深:“这不是正派人干的事。” 据他介绍,村里有人因高利贷不还,被讨债人打伤,未经救治就死了。你知道,碰上高利贷,下场肯定很惨,不还债的人会被逼死,被逼死的人迟早要受到惩罚。”

很多人向亲戚朋友或银行借不到钱,不得已只能借高利贷。借款人资质差,风控环节薄弱。一旦不还本付息,借款人与担保人之间的纠纷势必爆发。

老吴还表示,民间借贷的担保公司也未必都靠谱:“村里很多人把钱都放在担保公司,现在出事了,钱也追不回来了。因为担保公司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了。”钱在房地产,房地产开发商去县城盖房,没人买。”

民间借贷乱象频发,与参与者的个人情况密切相关。调查显示,民间借贷参与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在参与民间借贷的人群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4.21%,大学及以上学历占20%以下(19.79%)。

融360金融分析师认为,受教育程度低、信用知识匮乏,导致村民在借款时不提供书面证明,或借款协议不合理、违法,为债权保护埋下隐患。法律意识的淡漠,导致不少催收人在无法追回货款时,不诉诸法律,而是诉诸暴力,导致流血冲突甚至死亡。

“但归根结底,还债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还债,活该打断腿。” 老吴最后说,据他所知,高利贷在很多村子里都是默认的。联系到地方势力,只要不出大事,基本上没人管。

农村居民会因为炒股赔钱而在理财上噎到,但对民间借贷给予了最大的容忍度。他们不觉得不合理,因为“祖祖辈辈来这里,不都是这样吗?” 尽管高利贷有种种弊端,但它满足了村民最真实的需求。愿意坚持下去。银行理财、基金、股票、P2P等新事物,老祖宗不教,老规矩,给人神秘和危险的感觉。

然而,这些“神秘而危险”的理财方式仍在不可避免地逼近,冲击着村民的传统观念。将最新的金融理念引入农村,往往不是来自官方的金融教育,而是来自离开农村、进城返乡的农民工。

转型困境:农民工冲击传统观念,房东不知何去何从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54.54%)的在地农民不知道什么是理财,或者认为理财不是普通老百姓应该考虑的;而持此观念的人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0%(31.34%)。

融360金融分析师认为,信息匮乏、资源匮乏,导致农村人对“钱生钱”的理财产生迷惑甚至妖魔化。但是,一旦农村人外出打工,掌握了更全面的理财知识,信息不对称就消除了,神秘感和抗拒感也随之消失。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农村,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阶段,在适应和适应城市的过程中逐渐摆脱家乡的束缚,回归家乡。以被城市同化的姿态,带给远方的村民消息。

“我要在北京打拼,只有一个目标——留下来!” 小娇是成千上万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民工”之一。他从四线城市郊区的农村走出来,通过努力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2013年毕业后,他与女友携手成为一名北京漂泊者。

刚毕业的时候,生活很艰难。他和女友住在地下室,月租600元。他们都是农民家庭的孩子。他们有着从小就接触到的节俭传统,吸收了这个城市最前沿的财经资讯。

小焦得意地说,他和女朋友是第一个买余额宝的。那时候身边的同学都怕风险,不敢投资。他和女友并没有撞大运,而是亲自去研究了这些知识,了解了货币基金的风险,于是大胆买入,享受长期高利率。2014年底,除了补贴家用,两人还攒了3万多元,买了最新款的手机。

后来,余额宝的收入不断暴跌,小娇和女友又瞄准了P2P,把所有积蓄都投进了一家知名的P2P。结果,台下暴雷跑了,他们也失去了一切。

虽然经历了一些坎坷,但小娇和女友依然坚持理财。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手机屏幕,手机银行、P2P理财平台、金融资讯APP全面屏。

小焦和女友的理财经历,一直为家乡人津津乐道。当他们因为余额宝赚到一小桶金时,村民们夸他们聪明,余额宝好。以他为例,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买了余额宝。

“其实也没那么神奇,是我爸妈的好面子,我家孩子发了个小财,四处张扬。” 小娇说,村里打工回来的人都乐于夸大和吹嘘自己的经历。放假鼓励更多“不安分”的农村人进城淘金。

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离开土地银行卡借的钱可以炒股吗,涌向梦想中的金色天堂。每到过年,随着归国人员纷乱的脚步,来自城市的各种财富信息涌入农村土地人的耳中。在城乡一体化中,城市还是城市,农村却越来越不像农村。一些农村居民学会了城市的理财方式,赚到了钱。毕竟,他们仍想将自己的财富用在熟悉的生存程序中。

小焦说,他和女友今年都26岁了,被家人催着买房、催婚、催生。“我跟家里人说,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按照旧观念,把一辈子都绑在一栋房子上,不值得。我和闺蜜说好要租房子结婚,暂时没有打算。”现在要孩子了,结果爸爸气坏了,妈妈哭了。

理财是一种手段,理财获得的财富也是一种手段。用财富过好生活,是理财的目的。但在这一点上,小焦和身后的故乡无疑是在互相伤害。

结语

把银行存单藏在床角、被变相传销骗走积蓄、对民间借贷措手不及、面临农民工变迁……从不理财到盲目理财,农村金融的困境管理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农村社会对财富和生活的理解和控制。也许城乡之间最大的区别不是生计,而是生活方式。

==================

读者可在百度百家、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博客、UC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栏目查看李英焕的文章更新。

“李英焕”(ID:yinghuanlee)是覆盖超过1000万人的自媒体联盟成员之一,2013年度十大自媒体之一,2014、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之一, 2015年大V十大微博技术观察。

相关文章推荐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