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9 06:23:3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白洪法性别: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人物小结(图)

白洪法性别: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人物小结(图)

传记

姓名:白宏发

性别:男

国籍:汉族

国籍:中国

政治简介:中共党员

出生日期:1970年4月

职衔: 总经理

单位: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

人物简介:

白宏发,硕士,工程师。1993年7月加入工作,历任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团委书记,121柴油机厂厂长,生产制造部部长,财务总监,总质量工程师兼质量保证部部长,副总经理兼市场部部长,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有限公司。

1993年7月,从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后,加入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

2000年7月,彼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4年3月29日,根据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第三次临时董事会决议,在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召开第三次临时会议决议。

2004年,白宏发任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百虹法:打造国际柴火

“工程机械动力配套市场是上海柴的大本营”

上柴始建于1947年4月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待遇,前身为中国农业机械总公司吴淞制造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吴淞机械厂。1953年8月,正式命名为上海柴油机厂。1993年,公司改制为上海柴油机有限公司。

1958年9月,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完全国产化的6135柴油机在上柴诞生,开创了我国制造中功率高速柴油机的先河。从此,上柴与工程机械结下了不可分割的纽带。

1964年,6135柴油机供应给国产第一台T120推土机;1969年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成功供应国内第一台ZL40装载机。此后,上柴根据工程机械和卡车的配套需求,自主研发了压路机、汽车起重机、平地机、摊铺机、卡车、发电机组和船舶等柴油机,并实现了国内首台各种主机柴油机。

毫无疑问,上柴曾经是中国工程机械支撑的第一动力

与汽车相比,工程机械的年配套量可谓是小巫婆。即便如此,在上海柴油集团的战略规划中,重卡和工程机械依然同等重要。2005年,上柴D114、D121、135/G128系列柴油机供应工程机械3.4万余台套。

“你不能吝啬技术人才。我相信你用什么样的人,它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

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里,6135柴油机是工程机械配套发动机的绝对领导者。也正是因为6135柴油机,上柴在工程机械配套发动机领域有了优势。

6135柴油机在成就上柴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上柴在工程机械配套发动机领域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技术上和商业上越成熟的东西,放弃就越困难。时间推到2001年前后,上柴替代6135柴油机的新车型市场还不成熟,其他公司也开始推出6135柴油机的新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闲置,上柴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或许正是因为上柴经历了这样的发展时期,这家老牌工程机械发动机配套企业才重新意识到技术领先的重要性。目前,上柴的产品范围已覆盖所有工程机械领域,同时不遗余力地吸引国际知名技术专家加入上柴的研发团队。现任上海柴油动力研究院院长彭立新博士、副院长陈荣博士是国际内燃机研发领域的专家。

如今,上柴已经开发出六款可以替代6135柴油机的产品,其中包括在工程机械领域取得成功的D114系列发动机和主用D121发动机。在原有SC8D(6114)、SC10C(121)和135/G128系列柴油机的基础上,上柴先后研制、研制并推出了SC5D(4114)、SC9D(D9)和P11C系列柴油机,基本满足了4t以上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等工程机械主机的配套需求, 凭借40%以上的市场份额,一些产品如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汽车起重机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80%以上。

“国际上柴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多缸柴油机主要用于各种大中型工程机械。配套产品主要包括装载机(含铲运机)、液压挖掘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车、推土机、内燃叉车、摊铺机、平地机、混凝土泵车等。预计到“十一五”末,2010年各类大中型工程机械需求约30万台套。

显然,仅国内市场就很诱人。但在与白宏发的对话中,他不止一次表示,上柴想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可以理解,这也是公司年轻负责人的梦想。上柴

地处中国的经济大都市,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上柴只能靠技术取胜,低成本几乎是不可能的。上柴的决策者看得很清楚。为此,上柴拥有中国发动机行业首家以企业为导向的研究院。

不仅如此,上柴从不放过每一次提升技术实力的机会。自2003年以来,上海柴开展了无数的相关技术合作。首先,与日本日野发动机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上海日野发动机株式会社,生产日野P11C系列和J08C系列柴油发动机;此外,与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上海菱重涡轮增压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和工程机械用6个系列的中型涡轮增压器。上海柴株式会社子公司Evi公司与日本电装株式会社共同成立上海电装燃油喷射有限公司,生产支持欧II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泵和配套欧III排放标准电控柴油发动机的高压共轨燃油系统

节能环保已成为发动机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两个话题,也将成为阻碍一些发动机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也得到了事实的证明,2005年1月1日,欧洲等发达地区已经实施了超过220kW(300马力)的欧III标准;2006年,欧III标准在128~220千瓦(174~300马力)范围内实施;2007年1月1日,欧III标准将在73.5~127千瓦(100~173马力)下实施;欧III标准将于2008年1月1日在小于73.5 kW(100 hp)的范围内实施。谁能在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之间游刃有余,谁就能把握发动机市场的主线,技术的不断提升也是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当技术门槛被压入时,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产品,一切都可以自由谈论。发动机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必须经历一个大浪和沙子的过程。

夯实技术基础后,资本国际化运作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宏发曾表示,“不排除上海柴油机与上下游厂商进行资本合作的可能性,主要看时机。"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