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31 07:28:3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一度“望煤止渴”大宗商品涨幅或将逐步回落

一度“望煤止渴”大宗商品涨幅或将逐步回落

财经网5月13日讯 面对大宗商品上涨,市场担忧通胀、货币政策收紧、中游企业利润受压。

股市上,去年走红的基金经理被调侃“手无寸铁”、“找煤解渴”;而持有资源股的基金经理则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巅峰体验”。

回到宏观经济,看到PPI持续走高,中游企业利润不断被吞噬,无论是监管层还是经济界,显然都对当前的现象颇为警惕。

数据显示,4月份,PPI同比上涨6.8%,预期为6.5%,前值为4.4%。受当前供需共振和基数效应影响,有色金属材料和线材价格大幅上涨23.3%,黑色金属材料价格上涨20.2%,化工原料价格上涨13.3%,燃料和动力价格上涨12.1%。反弹一直很剧烈,而且似乎比前一个周期的强度要强得多。

而回到大宗商品爆发之初,也并非没有迹象。

大宗商品上涨两大因素

从逻辑上讲,任何商品的价格上涨都与供需结构密切相关。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全球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大宗商品已经出现了一波涨价潮。

但今年以来,随着欧美国家在疫苗大规模推广后需求恢复,南美、印度等国疫情再度出现,导致供应受到压缩。再次。有券商表示,南美疫情导致智利和秘鲁有色金属供应减少,国内“碳中和”政策导致钢铁和煤炭供应减少,中澳关系恶化影响铁矿石和煤炭进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国内供应自然得到明显压缩。

此外,流动性宽松也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可以看出,疫情过后,各国央行的低利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也为大宗商品提供了明显的支撑,进一步增加了大宗商品的金融和投资属性。不过,目前全球流动性可能出现转机,行业预期强烈,未来大宗商品增速也可能逐渐回落。

还是欢迎“爆炸性”的价格点?

但从幅度上看,目前业界看好本轮商品上涨的可持续性和强度。

贝莱德表示,商品可能会出现“爆炸性”的价格点。他们认为,这次反弹可能会产生更协调的全球影响,使本次大宗商品周期比之前由中国主导的周期更为强劲。

贝莱德提到的最近一次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在 2003 年至 2010 年间,这是由于中国加入 WTO 后制造业和城市化的兴起,推动了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需求。

与贝莱德的观点更相似的是星石投资。

该机构表示,这一轮全球资源产品行业的资本支出多年来一直处于低位。如果要增加产能,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这决定了未来几年的新增供应有限。因此,本次商品价格高企的概率较高,也意味着企业盈利更具可持续性。

不过,星石投资预测,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不排除情绪和资本驱动的因素。如此快速的上涨可能难以维持,但价格可能会在高位维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这对上游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利润更有利。

此前,4月底,监管机构曾多次对大宗商品降温。在不久的将来,大宗商品价格仍然是高层会议的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

本周三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及其相关影响,加强货币政策等政策协调,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央行周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重点分析了当前的价格走势,认为供给、需求和流动性三个因素共同推动了大宗价格的上涨。不过央行认为,虽然过去三年PPI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仍需客观、历史地看待。未来,随着全球生产供应的逐步恢复和基数效应的消退,PPI将逐步企稳。

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对我国资源类股票的影响,对比央行和国大的讲话,可以看出国大对大宗商品的负面影响显然还是很担忧的。会议还提到了经济复苏基础薄弱、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等潜在风险点。

但从央行角度看,虽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阶段性推高我国PPI大宗商品对我国资源类股票的影响,但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保持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此外,央行预计今年CPI将温和上涨,外部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总体可控,表明CPI上行风险不大,进一步暗示不会出现明显收紧政策。短期货币政策。

目前,由于监管层对大宗商品上涨的负面影响仍存在分歧,市场也陷入胶着状态,大量资源股在监管发声后陷入跌停状态。

一位专业人士表示,仅从短期、阶段性的需求释放和货币因素的变化来判断大宗商品已经开启了超级周期是不切实际的。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牛股--股民个股财经新闻分享> 股票横盘重组,大宗大宗交易(大宗商品爆发性上涨的背后!央行、人大判断分歧,降温监管导致资源股大面积下跌,“超级周期”真的来了吗?)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