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0 17:43:3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创业者应该要向刘邦学什么呢?

    这个有点不搭界,但是,的确有可说道之处。
 
    既然说道创业者,和刘邦的关系,那就是,刘邦49岁开始,投身“创业”——打天下。这个过程中,最经典的对比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用人之道”——项羽众叛亲离,而刘邦拥有“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
 
    刘邦和项羽在“用人之道”中最大的区别在于: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自身“天下无敌”,这些因素,导致了项羽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因为自身太优秀,在他眼里,别人都不如他——既是事实,也是一种心里疾病。相反,刘邦,出身中低阶层,渴望成功,因此,渴望人才。不仅仅有诸如曹参,周勃等草根,也有萧何,张良以及韩信这样顶尖的人才。
 
    之所以刘邦能够留住和吸引诸如上述曹参,周勃和萧何张良韩信等人才,很重要的一点,除了他和项羽“出身高低”带来“心气高低”不同以外,更多的是他的“故事足够大”。其次,他容易采纳别人的建议。用人“用其长”。
 
    比如,萧何,作为后方后勤总供应,在治理能力上非常强,就无条件讲所有的后勤和人员组织工作完全授权萧何——最著名的就是萧何推荐了韩信而刘邦能够信任萧何的眼光和推荐;陈琳,是一个“人品口碑”非常差的一个人,但是,其“诡计多端”,刘邦也能用其长。再比如,韩信,号称“国士无双”的兵仙,但凡攻伐,无不信任韩信。精妙之处在于其下属精兵大将,比如马军领袖是亲信曹参,步军领袖是发小樊哙。而韩信仅仅有战略和指挥的权力,却无法撼动其大将的反叛的条件和能力。
 
    回到现实中,可以对比的比如:
 
    马云,在创业中,擅长讲“故事”:
 
    向软银的孙正义讲“中国故事”和“电商故事”。而获得了孙正义的三千万美金的投资;
 
    比如向蔡崇信讲“创业成功”的故事,吸引蔡崇信放弃当时已经年薪700万美元去跟随身价不足700万美元的马云创业。
 
    再比如,我以前的老板,他在行业内名声响亮,比如他做手机礼品电池时,已经是2000年前后深圳的前五,做功能手机时,已经是行业内前五,做智能手机时,也是前五。但是,最终,还是做不大。从我个人对他的看法来看,他和“项羽”有比较大的类似之处——因为一直比较成功而自负,不容易采信别人的意见;渴望人才,但凡业内名人他无不希望能够招到自己期下——但是,“蜜月期”非常短,通常不超过半年一年,就“不再信任”。没办法整合“人才队伍”,而是不断制造“不信任”和“制造内斗”,让他们彼此“博弈”自己从中取利,最终人才聚而“散”。
 
    从刘邦和项羽来看,赏罚分明,充分授权,都是项羽的最大问题。以韩信和刘邦的对话来看“项羽对于有功之臣赏赐极其小气”,而刘邦最少在张良的暗示之下可以封韩信“齐王”。
 
    按照原老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钱聚人散”,最终分崩离析。从“领跑”到最终失败。
 
    总结起来,如果说,从刘邦来看“创业”,我的观点就是:第一,要有故事性,要有大格局,和坚定的产业格局不断吸引人才加入“故事”;第二,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能反复无常,多疑多变,“君无戏言”;第三,要“做好分封”,做好“利益分配”。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