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7 21:01:4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青海旅游有哪些必去的地方?(2)

    因为这里在地理上处于农牧业的分界点,所以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边塞贸易与茶马互市一直在这里展开。
 
    走进古城,映入眼帘的是它布局严谨的建筑结构、经纬交织的大街小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风格迥异的排灯式样、形态逼真的石刻雕像,凡是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都满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着边塞古城辉煌发展的壮丽画卷,涵盖着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古朴格调,蕴藏着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融合的智慧结晶。
 
    徜徉在湟源丹噶尔古城老街,轻轻踩踏上一块块青石板,回味着街巷当年茶马互市的熙攘画面,拣拾起丹城明清印迹的青涩记忆,萦绕着丝绸南路上多元文化交织的追古情结,聆听着海藏咽喉重镇上驼铃悠悠回荡的历史遗韵……让人的心已如潭柘寺的钟声,在渐行渐远中,感受到了模糊中的清晰,沧桑中的浑厚。
 
    古城内长不足千米的主街连接着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等建筑,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
 
    丹噶尔厅建于道光九年,民国二年改为湟源县署,在这里可以看到衙门审案的精彩表演。
 
    昌耀本名王昌耀,吾湘桃源县三阳镇王家坪村人,出生于一个世代耕读的乡绅之家。湟源县日月乡是他最初的“边关流寓之地”,也是他成为一个藏族之家义子和“赘婿”的再生之地,曾写下《慈航》《驻马于赤岭之敖包》等多篇与这块土地命运相连的重要诗作。
 
    据了解,2009年的8月8日,对于离开人世已经九年的昌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湟源县丹噶尔古城,“昌耀诗歌馆”揭牌开馆。
 
    考察团队走进昌耀诗歌馆,这位当年“无家可归”的被流放者,此时却以一座汉白玉半身雕像的形式,矗立在由一所老式四合院改造而成的、他自己诗歌馆的庭院中。仔细地端详着这座雕像,觉得熟悉而陌生。待再次调整思路后,突然觉得他本该就是一位带着浓郁书卷气息的“五四”时代的文人形象。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