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07 09:24:5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估值百亿,霸主星巴克终于“棋逢对手”?

有人说2018是资本寒冬,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拿到A轮融资的创业公司有540多家濒临死亡。

然而资本寒冬在创业公司瑞幸咖啡身上却并没有奏效。

截至2018年8月1日,瑞幸咖啡不仅在不到9个月时间内实现了14个城市近1200多家门店的布局,迅速成长为国内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还火速宣布了多轮融资,估值也节节攀升。

2018年11月6日,根据路透最新消息,瑞幸咖啡正寻求通过新一轮融资,融资过后,这家成立刚满一年的创业公司将实现15至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多亿)估值。

虽然在当日晚间,瑞幸咖啡公关总监赵艳艳回应称,这一消息并不准确,至于本轮融资具体融资规模和估值,现在不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瑞幸的新一轮融资正在路上,估值也将大概率高于A轮融资时的10亿美元。

虽然在当日晚间,瑞幸咖啡公关总监赵艳艳回应称,这一消息并不准确,至于本轮融资具体融资规模和估值,现在不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瑞幸的新一轮融资正在路上,估值也将大概率高于A轮融资时的10亿美元。

还在今年5月的时候,瑞幸控诉星巴克垄断市场的公开信获得的是星巴克“不参与市场炒作”的回应。

那时候的瑞幸咖啡之于星巴克,不过是一个叫嚣着要抢夺市场,弱小的后来者,市值也不过是星巴克的几百分之一,要说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不置可否。

而如今的瑞幸咖啡,不管是销售额、门店数量,还是市值,都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星巴克。

霸主星巴克

自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星巴克还从未遇到对手。

2006年,星巴克已在中国大陆有400余家门店,好的成绩也给予了其他入局者信心,COSTA、太平洋等咖啡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咖啡市场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飞速成长:

2009年,麦咖啡出现在北京、上海的麦当劳门店。

2016年,全家便利店卖出了1000万杯咖啡,2017年,这一数据更是翻了一倍。

在中国市场,星巴克见证了现磨咖啡从小众的社交终端产品向大众化的消费品转变,即使入局者颇多,星巴克在中国的咖啡霸主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截至2017年12月,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拥有3124家门店,占中国连锁咖啡市场份额的51%,稳居第一。

转折出现在2018年,从星巴克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表现堪忧。

中国区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是九年来第一次下降,成为全球最表现最差的市场。事实上,此前星巴克在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长就开始放缓,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别只上升了6%和4%。

11月2日,星巴克公布了2018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其中,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增长1%,而此前市场预期是下滑0.3%。

虽然星巴克扳回一局,但增长遇难,暗藏危机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瑞幸就是它的“危机”之一,而“低价”正是瑞幸最有力的炮弹之一。

30左右一杯的星巴克,实在是不适合作为日常饮品。而星巴克的溢价则来自于一直推崇的“第三空间”理念。

星巴克“第三空间”概念基本围绕实体门店,每一个店铺位置都很好、面积也很大。星巴克从来不做广告,仅通过这些店铺展示企业形象,并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也意味着星巴克需要非常大的毛利空间去维系门店运营的成本。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从星巴克一杯咖啡的成本来看,光是租金就占了26%。

瑞幸咖啡则脚踩新零售概念,给这种咖啡背后的“第三空间”带来了变革。

瑞幸咖啡CMO杨飞曾表示,新零售就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用户体验都能达到一个高度,进行全数据化的运营和管理,所有的数据能够指导优化,并且场景流量超越传统门店的线下空间流量,管理成本低、获客成本低、流量裂变快、场景成本基本为零。

目前,瑞幸共有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以及外卖厨房四种店型,其中外卖厨房的占比约为20%,主要承担前置仓的功能。

快取店和外卖厨房都不需要设置座位,因此使用面积和成本大大降低。单是房租这一项,瑞幸就要远低于星巴克。

虽然星巴克的线下获客能力极强,但瑞幸选择了省下门店成本,希望通过互联网、确切地说是通过O2O打破原有咖啡行业依靠门店获客的成本结构。

虽然瑞幸咖啡在很多方面都选择了与星巴克“背道而驰”,但是在选址上,瑞幸踩在了巨人星巴克的肩膀上。

高盛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以北京为例,瑞幸咖啡55%的门店距离最近的星巴克不超过500米,16%位于500米到1000米之间。至少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瑞幸咖啡不可谓不明智。

无声之战

星巴克迫于各种压力也开始频频做出调整,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出外卖业务。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