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1 15:31:5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仰望与养成:从李宇春到蔡徐坤的粉丝进化简史(6)

对,这里赛制观众能起到的作用是“决定”,而不是“影响”。

这样的赛制下,让ikun家族成员的责任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与2005年8月的姜姜们相比,更强烈、更直接——他们将蔡徐坤从100名候选人中送上榜首,以强势C位的身份出道成功。

《偶像练习生》不是国内第一档偶像养成类节目,但,这是国内同类节目中第一档产生现象级意义的。

自《偶像练习生》开播以来长期以满分占据微博网综榜第一名,几乎每期的播放量都在2亿左右,节目相关的微博短视频播放已达124亿,相关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25亿。

粉丝贡献的除了话题和流量外,还有大量的真金白银。据明星资本论统计,3月中进入决赛以来,仅是在粉丝应援平台owhat上,《偶像练习生》前20名的练习生粉丝就集资了超过1300万,如果算上隐藏金额和散粉自发参与的投票活动、同款购买,保守估计粉丝将贡献出了2000万。

当然,一档“现象级”的爆款节目产生,除了需要节目本身内容的质量、看点和话题作为基础外,还需要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土壤,比如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者是粉丝心理需求等等。

2017年,《中国有嘻哈》也火了,与《偶像练习生》一样拥有流量、颜值、话题等,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而转折点就在“价值观”上。

一直向观众输出“社会哥”形象的《中国有嘻哈》,一纸禁令下来,也开始不断强调,今后会说出正能量!而《偶像练习生》在价值观上,就和“越努力越幸运”这句Slogan强调的一致,是个积极向上、拥有梦想的三好少年。

据爱奇艺指数显示,《偶像练习生》的观众群体中,95后观众占比达到73%,成为绝对的收视主力。这类观众群体,便是媒体中常提到的“Z世代”。而如今在“偶像养成”中的中流砥柱,也已经不是“千禧一代”的姜姜们。

聚焦到“Z世代”的消费观后,会发现,他们非常愿意为虚拟的东西花钱,比如购买数字专辑、直播打赏、内容付费、偶像应援等。

内容付费、偶像应援、直播打赏,这些看起来不像是同一类人群画像,但这些有一个共通点——喜欢经济——为什么花钱,不为品牌、不为便捷、不为性价比,就是因为自己喜欢。

这也是 “练习生”们,能让各自粉丝费时费力费钱,只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出道梦想的原因之一。

这在那些不追星的“老阿姨们”看来,更是不理解:费时费力费钱,也依旧看不到、摸不到,究竟在图什么?

用“玉米”姜姜的话来解释就是,“开心,就是高兴,享受!”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粉丝间相通的。

这类需求的不断变化,让偶像的设定从“星”到“人”,从仰望到养成,参与感强了,沟通互动更多了,距离也更近了。粉丝们在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各自收获了快乐和满足。

这种快乐与满足的背后,可能仅仅是填补了现实生活中某个不能实现的“缺口”,比如现实中期而不得梦幻爱情的姑娘,想要挥洒青春热血却时代已过的小伙,又或者只是需要温暖陪伴的人。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