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1 16:03:0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主要成就总结

    任性PK理性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是理性经济人。什么人更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参考答案是大部分经济自由度角度较低的人。比如,我们引用赛勒案例:丈夫在圣诞节收到了太太送的克什米尔昂贵的羊毛衫。他当时曾经在店里看过,但是狠不下心购买。不过既然是礼物,他就很高兴的收下了。如果换一个场景80年代中国,丈夫看中百货商店的某件羊毛衫,但因为价格昂贵,直接放弃,妻子帮助丈夫选择生日礼物,看中同样一件羊毛衫,被高昂的价格吓退是大概率事件。前者因经济自由度更高,而不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后者因经济自由度较低,而符合理性人假设。美国进入富裕社会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哑铃型社会形态孕育了大量中产阶层,他们长期处于相对富裕状态,自然有了“任性”的资本。当中产阶层长期脱离必须理性的环境,任性的能见度会大幅度提升,这就为行为经济学孕育出土壤。
 
    反观经典经济学的土壤则孕育在市场起步阶段,人们普遍经济自由度较低,没有任性的资本。所以,理性人假设符合事实的概率更高,对生产分销的指导性更强。
 
    因此,赛勒这个“学术叛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属于实至名归。对经典的背叛是向经典致敬的最好方式。用赛勒的话说,经过30多年,行为经济学已经从当初一小撮人所热衷的“歪门邪道”,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典范,有许多学者前仆后继为这一学门建立起更扎实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其内在逻辑:越来越多的“任性”消费行为是有规律可寻的,对这种“任性”消费行为因势利导,可以为企业带去巨大的裨益,而这种裨益反过来又促进这个学门的发展。要研究这种任性的消费行为,心理学的作用开始显现。什么是行为经济学,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体验营销,把“感觉”打包出售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为“愉悦”愉快的埋单。
 
    当然,这种任性并非只出现在消费领域,在企业领域,被誉为“搅屎棍”的谷歌,也是任性而为,跨界出击,成立任性的X实验室,无人驾驶、谷歌眼镜、阿尔法狗、机器人、太空电梯、物联网、谷歌气球…..一系列在我们理性之外的创新都源自任性的X实验室。
 
    个体的任性会带来群体的理性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