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07 21:52:2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排名排行榜TOP50名单(6)

我个人觉得,对于未来公募基金新的产品发展方向可以是细分行业的指数。美国的百年老店Vanguard就是依靠指数做大,Blackrock过去25年能做大除了对BGI收购以外,就是依靠其量化指数产品。由于基金经理本身的业绩比较难以预测,未来大力推广指数和行业产品是一个大方向。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行业产品还不够细分,投资范围还是太广。未来个人投资者的产品选择自主权应该会更大。如果看好互联网就买互联网行业基金,如果看好电动车就买电动车行业基金。而不是把家当交给基金经理,在业绩表现不好时,又去股吧上乱骂。对于基金经理来说,管理细分的行业也能让职业生涯更长,更可持续。不需要什么都懂,什么都学。把其所管理行业的基本面了解清楚,挖掘增长超过行业的公司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海外基金经理职业生涯长青的原因。

公募基金未来另一个方向是机器人行业崛起后,对于人工的替代。美国的Wealthfront已经开创了人工智能理财的先河,Vanguard也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理财产品。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其最昂贵的就是投研团队的人工成本。而单个明星基金经理未必能保证每年业绩都优秀。虽然每个人都说自己是自下而上选股,但有些人是看对了行业,有些是做对了波段,也有一些是熟悉的行业开始爆发。这其中的Alpha都有不确定性,但很少有人真正做归因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做一部分的替代,通过市场深度学习和算法把Alpha进行量化,代替一部分基金经理的职能。特别是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能节省大量的成本。

我们再说说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商业模式并不追求规模,而是取得正收益后的业绩提成。我个人觉得未来长期能做大的私募基金必须牢记这一条Rule no.1。并不应该追求规模的增长。虽然短期能带来管理费,但是长期如果无法为客户赚钱,空有规模意义不大。私募要长期做大的另一个条件是,基金经理把其当做长期的事业去做,而不是赚一把钱走人。2015年大牛市的时候,许多炒过两年股票的半职业股民都发了私募产品,雪球上许多大V都是通过自己影响力发私募。其中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投资,也没有自己的框架体系。最终就是为了牛市中“加一把杠杆”。

投资最终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那些真正做大的还是长期把私募产品当做一个事业来做的。而不是看到好机会就想用来发一把财的。海外许多对冲基金到了一定规模都不希望扩张规模了,甚至把钱退还给投资者。国内虽然在2015年整体规模大幅提高,但是对比中美两地的财富和私募基金规模,空间还是会很大。未来中国应该会出现一批100亿美元规模以上的私募基金。

还有两个因素会对私募基金做大有启示:1)注重回撤。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做大的私募并没有特别华丽的单年业绩,但其回撤比较小。绝对收益的核心就是不要死。死掉一次,就什么都没了;2)拿到“优质的钱”。国内许多规模比较大,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私募都是拿到“长钱”。特别是海外养老金的钱。这些钱本身对于收益预期不高,不容易赎回,一旦拿到成为比较稳定的资产,也能给基金经理充分的时间。不需要每天在市场中搏杀概念。

最后一点重要的是利益分配。如何把私募基金中各个股东方,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利益分配问题解决。长期看,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长期觉得优异的回报。私募基金要成为长跑冠军必然需要优秀的合伙人加入,以及留住优秀的人才。在利益分配上,能否体现“集体利益”,把关键人物留住是一门学问。此外,合伙人之间必须要有相同的价值股,虽然投资理念可以有差异。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