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5 07:25: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下行悲观预期

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下行悲观预期

存款利率下调表面上有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背后却表明监管层稳定银行净息差的决心,有利于改变市场对银行净息差的悲观预期。 2023年银行净息差大幅下滑,未来若房地产风险缓释信号出现,银行估值将迎来修复。

本刊特约作者杨倩/文

继8月LPR利率非对称下调后,9月15日,六大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定期存款下降明显。三年期定期存款下调15BP,其他定期存款下调10BP,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至0.25%。此次存款利率下调是之前 LPR 和其他利率下调的衍生反映。调整幅度与LPR利率调整幅度基本对称,体现了利率对负债端和资产端的联动效应。而且,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可以缓解银行利差收窄的压力,为资产端收益率进一步调整创造空间。如果经济复苏不及预期,LPR利率可能进一步调整。

虽有降息空间,但操作和什么样的操作是否会出现经济复苏迹象,还有待观察。这也是此次MLF利率不变的原因。一是MLF利率在2021年两次下调,共计20BP。上一次下调10BP至2.75%是在8月15日,宽松货币对宽松信贷的传导仍在观察中。介绍,9月是三季度加速形成实体工作量的关键窗口期,经济复苏效果需要时间验证;三是美国9月13日晚公布的CPI数据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大幅加息的预期升温。当前美元/人民币汇率已创近期高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继续倒挂,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压力。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中国将不得不观望降息步伐。如果经济稳增长的需求依然强劲,2022年底或2023年初可能会再次降息。

从负债成本来看,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银行息差下行压力。随着银行负债端成本的控制,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加大融资力度的同时,预计下半年银行业收入增加、物价平稳下半年,基本面有望加速好转。当前形势下,部分优质中小银行受益于区位优势和公司成熟的经营策略。他们的基本面突出,增长也越来越突出。

存款利率市场化在路上

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下调上市存款利率,活期存款普遍下调5BP,定期存款普遍下调10BP(三年期)或15BP(其他期限)。以工商银行为例,下调后五年期整存和取款挂牌利率为2.65%,三年为2.6%,两年为2.15%,一年-一年1.65%,六个月1.45%,三个月1.25%,活期存款0.25%。

二季度,银行业净息差创历史新低。在银行负债中,同业负债市场化程度较高。2021年以来,同业存单利率下行幅度较大,而存款利率相对刚性,下行幅度较小。4月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后,定期存款利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挂钩。近期存款利率下调是基于国债收益率下调,也是市场利率进一步向存款端传导的结果。

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决定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设置浮动上限。至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建立了自律机制。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运行模式是,中央省市设立不同辖区的三级治理机制,同时设有常设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秘书处。接受中央银行指导和监督的机制。为了维护金融稳定,2021 年 6 月,人民银行 s 中国银行引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形成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在原有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按倍数确定的情况下,各地区、各类型银行的倍数存在差异。因此,一些银行存在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极高的存款。改为加点确认后,具有变相压低银行长期存款利率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年LPR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也就是说,存款利率会随着LPR和国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上述两项改革,存款利率自律机制已经基本建立。”

从长期来看,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对银行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利差方面,2010-2020年,银行利差并未大幅收窄,近两年均有小幅回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实施后,银行负债成本随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净利率有所下调。稳定性差反而起到了强有力的保护作用。其次,未来LPR下降后,银行存款成本将直接下降。作为贷款定价模型的核心输入变量,存款成本将对新增贷款利率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存款利率调整有两个细节。此前,银行官网报价基本符合基准利率变化趋势,此前未有调整。这一次,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察窗口。比如工行挂牌利率从2015年至今首次调整。四大行挂牌利率的变化,意味着银行存款利率相对于LPR进行了相应调整。二是活期存款利率自2015年以来首次下调。

国金证券认为,下调存款利率是当前货币政策框架下的考虑。从静态上看,存款利率的下调会增加银行的净利润。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但存款竞争导致存款利率上升,挤压银行净息差。如果降低存款成本,将有效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以2022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平均存款余额为基数,如果所有上市银行同时进行一次性调整,净利润静态增幅占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的3.83%-19.16%。 2021年全年,存款优势较小的银行收益较大。

长期以来,银行内部存贷款业务参考基准利率,资金业务参考金融市场各种利率。两种机制并存。LPR改革后,贷款端将遵循MLF-LPR的定价路径,而存款端仍将以基准利率为参考。2022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利率自主调控,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显着提升。并且主要收益率曲线也将变得更加平滑。基于此,未来的存款利率调整机制或许仍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显着提升。并且主要收益率曲线也将变得更加平滑。基于此,未来的存款利率调整机制或许仍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后续有哪些控制负债成本的措施?目前,定价端“资产决定负债”,银行负债成本改善速度和幅度仍不及贷款端,进一步控制银行负债成本势在必行。方案包括:建立自律机制下的“超限管理”、非对称下调政策利率、加大金融债券发行和置换力度、再次改革存款利率报价机制、重新规范结构性存款等。

从资金利率来看,上市利率下调对资金利率的影响还有待观察。我国二元利率结构尚未消除,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关系有待改善。短期内,下调挂牌存款利率对资金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影响不大,甚至不排除增加资金利率自由度的可能。中长期来看,银行挂牌利率下调为利率调整打开了空间,广谱利率有望相应下行。

从历史上看,降息主要通过以量补价来催化银行股。贷款利率的降低导致需求增加和贷款增长增加。目前,在房地产打压缓解前,企业中长期贷款项目不足、贷款增速放缓导致不良账面形成上升的风险仍是主要打压。不过,存款利率下调到银行股的逻辑链条还很长。.

缓解银行利差下行压力

2021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引导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加大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随着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将有所缓解。

2021年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改变了原有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利率的一定倍数构成的规定。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一定基点确??定。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短期定期存款和半年期以下大额存单利率上限小幅上调,而存款利率上限1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引导银行长期存款利率回归合理水平,

2022年4月,央行引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2022年1月之前,一年期LPR下调10BP。4月下旬,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下调了定期存款和1年期以上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下调。在四月的最后一周,

2022年8月,1年期LPR下调5BP,5年期LPR下调15BP。年初以来,5年期LPR下调35BP。在银行资产利率大幅下行后,部分银行此次下调挂牌存款利率,符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2022年二季度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和疫情对企业经营的扰动,存款呈现正规化趋势,加之LPR大幅下行,银行净息差承压有明显增加。银行本次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有利于稳定银行盈利能力,

东方证券分析,监管持续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存款定价机制持续优化。2020年疫情之后,银行让利给实体经济,利差明显收窄,债务成本压力凸显。随后,监管继续出台多项措施,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2021年6月,央行调整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将存款利率报价方式由原基准利率上浮一定比例调整为加一定基点;2022年4月,在央行的指导下,

基于此判断,8月LPR下调后,存款利率的调整是合理的。从不同品种的降幅来看,本次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幅度最大的是中长期存款产品。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鼓励银行投放信贷。愿助宽信用。

上市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息差下行压力,国有银行和农商行受益较多。降低上市存款利率将有助于稳定银行的债务成本。我们预计,在主要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调整上市利率后,其他中小银行也将效仿。假设所有上市银行均等幅度下调存款利率,我们静态测算本次下调有望使上市银行的存款成本降低约7.7BP,有助于缓解2023年银行息差收窄的压力。从品类上看,由于本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最大的是定期存款产品,

与4月份定期存款报价上限调整(主要影响2年及以上定期存款)不同,本次挂牌利率调整主要涉及各类定期存款。其中,对于活期存款,存量和增量可以即时实现成本优化;对于定期存款、新增存款和到期后的存款,可以获得相应的成本节约。因此,短期来看,活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和定期存款到期期限较大的银行在短期内的提振作用更为明显;尤其是3年以上的品种,利率下调对核心负债成本控制的影响将逐步释放。

从上市银行来看,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债务成本改善最为明显,拉动邮储银行收入增速近两个百分点。根据上市银行中期利率风险期限结构,光大证券对存款挂牌降息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显示,在所有一般存款定价同步下调的理想假设下,从2022年四季度到2023年底,对综合负债成本的影响大致在4BP左右,相应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在2023 年约为 1.3 个百分点。

从综合负债成本控制来看,存款占比较高的大型银行和招商银行受益更为明显。特别是邮储银行,一般定期存款在有息负债中的占比高达66.4%,而且大部分定期存款都在一年内到期。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将最大程度改善其综合负债成本,最高可达6BP;除招商银行外其他股份制银行,由于一般存款占比较低,且仍有不少一般存款未执行双方协商确定的挂牌利率,因此对其他联营银行的影响-存量银行相对较低;从收入增长的角度来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行、建行、邮储银行涨幅均超过1.3个百分点。交行和招行净利息收入收入占比低于上述五大行,因此收入提振幅度相对较低。

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行打开空间。年初以来,在信贷供需矛盾加剧、LPR报价持续下行、定期存款等背景下,银行体系净息差面临较大收窄压力。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在披露连续数据的22家上市银行中,14家上市银行二季度净息差环比收窄;国有大行、招行等核心负债占比较高的银行,受到一般存款规范化的影响。干扰更加明显。上半年,国有银行利率环比收窄3-7BP,招商银行利率环比收窄7BP。15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在龙头定价机制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虽然存款利率有望降低相应银行净息差的下行斜率,但不足以改变其收窄趋势。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国有银行利率环比环比收窄3-7BP,招商银行利率环比收窄7BP。15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在龙头定价机制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虽然存款利率有望降低相应银行净息差的下行斜率,但不足以改变其收窄趋势。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国有银行利率环比环比收窄3-7BP,招商银行利率环比收窄7BP。15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在龙头定价机制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虽然存款利率有望降低相应银行净息差的下行斜率,但不足以改变其收窄趋势。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招行收窄7BP。15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在龙头定价机制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虽然存款利率有望降低相应银行净息差的下行斜率,但不足以改变其收窄趋势。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招行收窄7BP。15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在龙头定价机制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虽然存款利率有望降低相应银行净息差的下行斜率,但不足以改变其收窄趋势。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15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在龙头定价机制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虽然存款利率有望降低相应银行净息差的下行斜率,但不足以改变其收窄趋势。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15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在龙头定价机制下,不排除会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虽然存款利率有望降低相应银行净息差的下行斜率,但不足以改变其收窄趋势。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仅仅改变其收窄趋势是不够的。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仅仅改变其收窄趋势是不够的。债务成本控制仍有提升空间。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不排除2023年再次下调的可能。

对于银行而言,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同时也表明监管层稳定银行净息差的决心,有助于改变市场对银行大幅下滑的悲观预期。 2023 年的净息差。目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展望下半年,对银行业造成压力的短期风险事件将逐步化解。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经济有望逐步复苏。

期待房地产风险缓释信号

目前,房地产仍是打压银行股的核心因素,存款利率下调将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息差压力。国金证券认为,当前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贷增速放缓。信贷增速放缓后,不良敞口压力将加大。银行业需要资产端扩张速度大于不良生成速度,才能保持不良账面率的稳定或下降。基于此,信贷增速是目前选择银行股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存款固定利率,若房地产风险缓释信号(政策等)出现,银行估值将迎来修复。

成交方面,受各大国有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消息影响,9月15日银行板块市场表现强势,但9月16日大幅下挫拖累银行股收益率。银行板块9月16日下跌,随之而来的利空冲击包括以下因素:1、8月商品房销售价格疲软;2、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继续回落;3、苏州限购政策恢复;4.监管鼓励调整金融服务收费。

在息差缩小、重视中间业务收入的背景下,服务费率的下调虽然对银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房地产及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仍是定价的主导因素:从时间- 共享趋势,下跌的主要房地产公司和银行处于同一趋势。均高开,9点40后开始回落,反映宏观数据和苏州限购政策。金融服务费率调整的官方文件于15日晚间公布,受影响较大的券商板块在开盘时直接被压低。可见,房地产与银行的相关性较强,目前仍是打压银行股的核心因素。

另一方面,在宏观调控层面,9月15日央行启动4000亿元MLF操作,本月MLF到期6000亿元;本月MLF操作利率为2.75%,上月为2.75%。9月MLF缩量,相当于续集,操作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8月政策降息落地后,市场对MLF续集关注度不高,“缩量平价”操作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一方面,8月MLF超预期降息后,市场利率回落,信贷结构略有恢复,连续降息的紧迫性不高;另一方面,近期美国通胀进一步超预期,人民币汇率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对政策利率的持续下行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从体量上看,2022年二季度以来,资金积累更加明显。这次,

虽然此次MLF利率维持不变,意味着本月LPR的报价基础没有变化,但降低融资成本仍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而近期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意味着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加了。此次下调将为年内LPR进一步下调打开空间。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基本面仍处于筑底阶段,不排除9月LPR报价连续下调的可能。

光大证券分析认为,当前银行股的投资逻辑可以从“稳增长”政策和“广义信贷”演化角度来解读。8月以来,政策对稳定信贷供给的号召力进一步增强;8月22日,LPR非对称下调,央行今年第二次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强调贷款总量增速要稳;8月24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部署了19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后续政策,提出了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00亿元以上、制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安排。用足50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信贷1.25万亿元,同比小幅增长,??结构环比改善。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8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提到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计划总投资3000亿元,支持投资项目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突破3万亿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基金中,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同比增长17.4%,增速比前7个月加快1.7个百分点;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开放项目显着增加。第四,前八个月,

基于上述宏观数据判断,光大证券认为,后续“宽信用”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仍依赖于政府和准政府投资,而民间投资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预计9-12月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将对信贷扩张形成强大拉动作用。同时,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还提到,房地产市场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比如,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7.9%,这是比1-7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 ,降幅比1-7月份收窄0.4个百分点。然而,整个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过程中,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扩大1个百分点至7.4%。在生产投资方面,还有一个过程。预计四季度房地产融资链有望逐步恢复,但力度仍不明朗,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实质性“宽信贷”的形成。

从上市银行的经营情况来看,上半年上市银行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收入和利润增速差距拉大,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收入由资本决定,利润由资本决定”。从逻辑上讲,这种趋势将在今年下半年继续。此次超过12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减轻负债端的成本压力,缓解利差压力。但我们也看到,当前信贷市场供需矛盾依然较大,“资荒”压力并未减弱。还是有压力的。看了后续,除了将基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外,还要继续下大力气改善核心负债成本。金融债券上架发行可能形成协议存款和大额存单的置换。超额协议存款利率也可能受到监管。下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有望继续收窄,但降幅有望放缓。2023年一季度集中的重定价因素将对2023年初的利差产生影响(降息后影响减弱)。前期,银行板块受经济放缓、利差收窄、房地产风险拖累。股价大幅下跌。

在房地产融资链没有大幅改善之前存款固定利率,银行板块可能因短期缺乏有效催化剂而继续震荡,但中长期投资价值具有吸引力,具有相对较好的绝对回报空间。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