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6 21:37:3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央行怎么创造货币?

如今的货币基本实现数字化,纸币发行量很少。所以,超发的货币它仍然在银行,最后演化成通胀。

央行怎么创造货币?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是没有所有者权益的,有的只有资产和负债,即负债=资产。

也就是说,央行发行的货币就是它的负债,也可以说成它的资产。

央行实行货币宽松,即向市场投放原始货币,主要手段有调控再贴现利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以调控再贴现利率为例,企业持有银行汇票是可以向银行进行贴现的,类同质押贷款,只是贷款利息直接从贷款金额里扣除。比如100万的银行汇票,企业向商业银行贴现,贴现利率为3%,那么企业只能拿到97万。

如果商业银行资金较为短缺,它是可以向央行再贴现的。比如再贴现利率为2%,那么商业银行能从央行那拿到98万,中间商赚差价,就赚了一万。

若央行实施货币宽松,那么它可以下调再贴现利率。而商业银行有利可图,便会大量的进行再贴现(商业银行拿到钱之后再贷款,获得更高的利润),将汇票给央行——央行就会收到很多汇票,从而将原始货币投放出去。

公开市场操作也一样,比如央行拿钱去买股票买国债,储存一些有价凭证,从而把货币投放出去。

而在调控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是下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向央行少交钱,从而实现货币宽松。当然,调控存款准备金率还关系到货币创造的第二环,直接影响货币乘数。

商业银行怎么创造货币?

假设市场上没有现钞,那么所有的资金都是存在商业银行里的。

比如你把钱存余额宝或者存零钱通,它最终都以存银行的形式存在。

以公募基金为例,首先钱是由商业银行托管的。其次,基金经理将部分钱拿去买国债,国家收到钱之后,仍然是存在商业银行中(买其他债券也一样);基金经理将部分钱拿去买股票,卖股票的人拿到钱,要么存银行要么存证券,而证券公司又得以银行账户的形式存在。

因此,不管是企业经营,还是投资理财,只要假设市场上没有现钞,钱最终都是存在商业银行里的。

而商业银行具有衍生货币的职能,原因在于它不断地吸收存款,然后进行贷款——假设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那么银行的杠杆是可以放到无数倍的,只要有人存款,它就可以拿存款去贷款;而贷出去的款项又以存款的形式存在,那么它又可以拿出去贷款……无限循环。

然而,事实是银行的杠杆是有限的,因为它被存款准备金率限制着,它每次收到的存款都要向央行缴纳一定的存款准备金——目前大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2.5%,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0.5%

以大金融机构为例,那么它的最高杠杆为1/12.5%=8倍。央行实行货币宽松,向大金融机构每投放1亿原始货币,大金融机构就可以放大到8亿,从中创造了7亿货币。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央行的资产和负债,它放1亿原始货币出去,但又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收回1亿……是不是很无语,但货币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超发的货币都去哪里了?

呃……货币是人们为了等价交换而假想出来的工具,特别是货币被数字化。

只要市场满足交易,货币是无关紧要的,都是人们的想象。

比如一套房子多少钱多少钱,是人们的共同想象,现流通的货币是不能满足所有的房子变现的,否则房子就一文不值。

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因为流通的货币不足以物质变现,一旦变现,货币将一文不值(无限量的发行货币)。所以,为了避免货币一文不值,为了维持它的法定性,那么只好牺牲物质的价格,也就演变成什么都在跌价,特别是金融产品,腰斩之后还有腰斩。

回到题文,超发的货币去哪里了呢?呃……超发的货币就会慢慢的演变成通胀,物质不断的涨价,原因是人们持有更多的货币——给物质于更高的估价。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