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1 11:59:1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有没有人知道中国进口粮食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没进口之前粮食从哪来?

  从某种角度来看,低价进口粮源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国内的粮价,因为内外价格差较为明显。比如说玉米价格,今年国内的玉米收购价迈进1.3元/斤,而2020年上半年进口玉米的平均价格只有0.76元/斤,内外价格差达到0.54元/斤。

  根据海关部门发出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小麦、大米、玉米分别达到335.2万吨、123.8万吨和36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0.3%、—2.4%和17.6%。其中,谷物的进口总量达到1259.9万吨,增长幅度达到33.9%。在2000年之前,我国的粮食进口总量较低,整体占比在1-2%,自从加入WTO后,粮食的进口量开始明显增长,特别是大豆,由出口国向进口大国的转变,今年上半年大豆的进口总量更是高达4504万吨,全年进口总量有望站上9000万吨。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口粮食的,没进口之前粮食从哪来?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粮食进口历史由来已久,曾经我国也是粮食出口国之一

  粮食进口不是这几年的事,只不过近些年进口量增长的较为明显,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都有进出口粮食,只不过那时的总量相对较小。在80年代,我国玉米年度出口量最高时达到1047万吨,低的时候出口量也达到431万吨。在1993年时,我国玉米的出口总量占全球玉米出口量的17.8%,到1997年时,玉米的年度出口量达到661万吨,与当年粮食作物的出口总量相比,所占比例达到了76.95%。到2001年时,我国玉米的出口总量达到600万吨,玉米的进口量只有3.9万吨,可以说是出口量明显大于进口量。

  二、部分粮源进口量增长幅度较大,但主粮品种依然处于可控状态

  从粮食的进口量来看,我国进口粮源波动较为明显的是从加入WTO之后,可以说加入WTO前后是一个分水岭。在1999年时我国大豆的进口量为432万吨,2000年大豆进口量攀升至1042万吨,2012年进口大豆总量达到5838万吨,已经达到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62%。2019年1-12月份,大豆的进口量达到8851万吨,可以说刷新了历史纪录,而我国大豆年度消费量为10534万吨,也就是说进口大豆的市场份额达到84%。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低价进口粮源的冲击客观上是存在的,不过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品种,进口总量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三、主粮品种自给率较为充足,国内粮价波动区间较为有限

  今年粮价波动的较为明显,国内的玉米、小麦、稻谷等收购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向1.3元/斤靠拢,从今年年初到7月底,玉米的收购价整体涨幅超过0.4元/斤,特别是东北主产区,迎来了近几年难得的好行情。不过,对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主粮品种,进口粮源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为国内的粮价体系较为稳定,而且小麦和水稻的库存量偏高,粮价波动的幅度不会很大。一旦宏观调控发挥作用,那么其价格想要明显上涨就不太可能,当然,这也得益于我国主粮品种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外依赖度在5%以内。

  四、守住耕地红线,国产粮食产量有保障

  现阶段虽然我国口粮供应量较为充足,哪怕国际粮价明显上涨,国内的粮价也会较为平稳,但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守住耕地红线。粮食掌握在自己人手中,那么就需要有地种,18亿亩耕地红线一旦没有守住,那么进口粮源的市场份额会明显增加,到那时自己的话语权就偏低。对于人口超过14亿的国家来说,老百姓的口粮问题不是小事,粮食产量稳步增长时,社会发展才会更加和谐稳定。一方面需要提升国内的粮食产量,特别是要让种植户能够从中受益,增产时能够实现增收,另一方面要适当控制进口,进口粮源不能占比太多,否则后期就存在较大风险。

  总之,进口粮源是一把双刃剑,增加低价进口粮源供应量,可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深加工企业可以直接受益,消费者也可以买到更为丰富的进口粮源。但如果进口粮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势必使得国产粮源的市场份额减少,粮价会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种植户看不到利润空间,那么种粮积极性会降低。如果有地的农民不愿种粮了,那么口粮问题就容易成大问题。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