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27 19:06:4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到百度首页 一个销售经理眼中的现金贷:“加包”推高实际利率

现金贷业务正在遭遇一次舆论危机。利率高、坏账率高、利润高……现金贷是否会成为新版的次贷,隐藏的风险究竟多大?引发了一波讨论的热潮。

10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见到了刚从某消费金融公司销售岗位上离职不久的王丽(化名),听她讲述了现金贷及消费贷的业务逻辑,以及行业中暗存的“套路”。

消费贷获客 现金贷盈利

对于常常被同时提及的两个概念:现金贷和消费贷,王丽表示,其实是不同的,但这两类业务又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公司都是先通过消费贷来获客,再根据大数据分析,筛选出优质客户推介现金贷业务。

她解释,消费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消费分期,主要是为了接触到潜在客户。当客户通过线下或线上渠道申请贷款时,就会填写个人详细信息,这些信息会被收到后端的数据库里。其中,还款情况良好的客户会被筛选进入白名单。之后,公司便会向白名单中的优质客户以电话、短信或APP等渠道进行现金贷产品推广。

由于并非主要的利润来源,王丽称,消费贷的分期费率其实并不高,部分产品年化费率甚至与信用卡分期费率差不多。业务主要面向月收入在两三千的蓝领人群,他们可能是在工厂、餐厅、超市等地方工作。这些人通常没有信用卡,即便有,额度也很低。而手机、电动车/摩托车是他们最愿意使用分期购买的产品。

在实际业务中,机构的线下销售环节常常采用直营或代理的模式,在特定场景有专人一对一提供服务。以手机为例,机构会与大型手机卖场签署合作,卖场内有业务人员驻点,有客户来买手机时向他们推荐消费贷产品。申请时,一般需要客户通过APP或电脑填写资料,再由后台审核。审核通过后,这笔钱或直接打给卖场的专门账户,或打给消费者的银行卡。如果是后者,业务人员需要进一步确认消费者在当场真实刷卡,买到了手机。

完成一单业务后,手机卖场会获得5%-10%左右的返点。而这些卖场通常与两三家类似机构形成合作:客户如果在一家被拒,还有另一家可以尝试。因此,机构给出的返点或奖励政策力度是否足够大,直接影响到机构是否能在卖场获得“一手单”。

“虽然行业里消费贷的获客单价平均在500元左右,再算上坏账、审核、技术、催收、提前还款等成本,基本很难实现盈利,但即便亏钱也要做。”王丽表示,费率更高、额度更高的现金贷才是公司实现盈利的关键。

因为现金贷针对的是白名单客户,信用资质往往相对较好。“市场上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大概有20%-30%的白名单客户可以转化为现金贷客户。”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