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4 15:28:5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doc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doc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如美国、韩国、日本等。 其中,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归纳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影响的五个方面。 随后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转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分析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过程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二战结束后,出于对商业银行的保护,美国出台了著名的“Regulation Q”来控制银行存款利率。 1860年代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一度高达20%。 特别是在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率被打压,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利率远超Q条例规定的存款利率上限。此时,“金融脱媒”现象出现”开始出现,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货币市场。 此外,投资多元化、直接融资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等金融创新也对存款机构的资金来源产生了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在与其他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应对高通胀、高利率的经济环境,银行资金来源紧张。 利率管制已经从前期保护银行利润转变为限制银行正常经营。 传统银行业务大幅萎缩,部分存款类金融机构甚至出现生存危机。 为了挽救处于弱竞争中的银行业,美国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与我国相似,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 自1970年以来,美国多次出台政策放松对存款利率的控制。 历时16年,直到1986年才完全完成。改革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酝酿和准备阶段美国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历时10余年;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历时约5年。

从利率市场化的具体过程来看,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推出了四项改革措施。 一是逐步放宽利率管制; 二是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允许对交易余额计息。 三是允许开展可转让活期存款账户和存款余额自动划转业务。 货币市场基金成立。 然而,这些放松利率管制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Q条例”限制带来的实际问题。 短期资金仍从银行等存款机构大量流出。 对小额储户的利率歧视。 这些措施只是利率市场化的开始,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实现利率全面市场化。

1983年10月美国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美国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取消了31天以上定期存款和最低余额2500美元以上的超短期存款的利率上限; 所有存款表格都有最低余额要求。

2 美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一)存贷款利率双双上行,净息差先降后升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多项利率改革政策的出台导致存款利率上升。 从长期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初期,随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限制的放开,存款利率大幅上升,带动贷款利率上行; 短期存款利率因市场化逐步下调。 就存贷利差而言,在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整个过程中,存贷利差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收窄,而是呈现出震荡上升的趋势。完成后利率市场化,利差再度回升,从利率市场可以看出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