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5 22:02:5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基金为什么会出现“赎旧买新”现象?

    最近,中国基金报报道了这么一条消息,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了解到,根据最新要求,首发权益类基金若是出现成立后半年内单一渠道净赎回规模超40%的现象需向各地证监局上报。

    Wind数据显示,截止二季度末,今年年初成立的次新权益基金(偏股混合+主动股票型)中,有12只的规模相比成立时缩水超过40%。一些去年四季度成立的权益类基金也遭遇相同问题,上半年规模下降超过40%的主动权益基金超过30只。
 
    在基金行业历史上,新基金发行长期存在“赎旧买新”痼疾,为了应对这一现象,不少基金已经设置了惩罚性费用,但是收效甚微。
 
    所谓“赎旧买新”,说的是投资者赎回原本持有的老基金,去认购新发产品。
 
    为什么会持续出现“赎旧买新”现象呢?
 
    一、交易渠道利益是重要原因。
 
    银行、券商等渠道劝客户“赎旧买新”,有部分渠道为了获取更多中间业务的收入,引导投资者频繁短线交易,以此产生更多的申赎费用。
 
    按照银行业绩考核要求,银行的理财经理都是按照基金销售的业绩来领取提成取得收入的,身为打工人也要养家糊口啊,所以他跟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
 
    而且,银行客户经理们吐槽到:如果基金公司真把业绩做好,每一只新发都赚钱,也没有机会赎旧买新......不能把责任都推到我们身上。
 
    另外,很多基金公司都对基金转换设置了优惠,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赎旧买新”的发生。
 
    而投资者的频繁交易行为,也是十多年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今年市场整体震荡幅度较大,板块轮动明显,新基金经理在新的概念方向牛市行情中确实比较占优。
 
    例如,今年的新能源行情,新基金经理不少是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出身,对于新能源行情的把握能力显然会明显强于传统基金经理。
 
    而且新基金规模较小,不容易出现规模瓶颈,方便“炒小票”和调仓,这对初期做大净值有一定帮助。
 
    但从长期来看,年化能做到长期15%左右的基金经理非常少。从券商相关研报中发现,在比较长一段时间里,去年表现差的基金,反倒第二年表现强势。
 
    其中根本原因显然在于,A股的风格偏向于不同策略的轮动,一个策略吃香N年的情况非常少。就好像去年白酒、医药基金表现强势,而今年表现较差,反而资源类基金表现抢眼!
 
    三、市场火爆下的趋同心理。
 
    股市中有句名言——行情总是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死亡。
 
    其实,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投资者们在火热市场中的趋同心理和不理性因素。在市场火热时,基金公司愿意花费更多的资源在新基金的宣发上,因此投资者也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新基金。
 
    所以不难发现,一旦新发基金碰上较好的行情,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加入人云亦云的投资大队。
 
    因此,哞哞认为,长期业绩稳健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加重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基民赎旧买新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难以分享权益基金的长期投资回报。
 
    小伙伴们在资产行情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基金产品本身仍然值得信任的情况下,不妨尝试适当延长持有时间,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以获取一个长期的基金理财收益。
 
    当然,如果觉得老基金收益率已达到止盈目标,而赎回的资金又没有较好的投资方向,那就不妨买入自己看好的基金经理发行的新基。
 
    总而言之,在风云变幻的投资江湖里,保持理性的思考能力,放下浮躁学会做时间的朋友,可以让自己少犯错误。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