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9 11:33:2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为什么有些上一代人总觉得下一代人“不好”

    作为一名体制内的作者,本文作者思维非常活跃。其认为很多事情通过沟通就能解决,但现实情况下,很多时候部分人士因为拥有一颗封闭的心,导致不沟通、沟通无结果。
 
    识局君对此深有感慨。记得70后以前经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吐槽80后沉迷于QQ;80后不少人吐槽90后沉溺于游戏……总之,似乎一代人中的一部分总看不惯下一代人。
 
    但其实,80后现在已经逐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之一,活得好好的;90后也逐步成为社会主要推动力量之一,照样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得容忍不同人群的不同社会理念和不同生活方式,凡是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我们坚决纠正并处罚,其他合理合法的就让人家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宜干涉。
 
    但现实过程中,部分人喜欢盯着另外一部分人的“小问题”无限放大,并大规模批评,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他们“拥有一颗封闭的心”。
 
    正文: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需要申明一下,我不是抖音或者快手任何一家短视频网站的托,我只是作为一名尝试过这些APP的普通用户,发表一番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他们在批评什么?
 
    最近,几个火爆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篇名为《中国的傻子,一半在快手一半在抖音》的文章,被各大公众号竞相转载。
 
    文章痛心疾首地讽刺“傻子年年有,今年异常多”,接着截取各类新闻中批驳快手中“未婚生子成荣耀”的图片,之后批判抖音“从C哩C哩舞、丢围巾变脸到海草舞各种花式玩法收到追捧,引发很多抖友模仿高难度动作热潮,但毫无营养的模仿背后,人们似乎丢掉了会思考的大脑”,接着谈到沈梦辰模仿张嘉译的“社会步”、父亲模仿后空翻导致女儿重伤,男子模仿别人偷奔驰车标等,以此证明傻子们到底有多傻。
 
    没过几天,又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发表《抖音、快手传播畸形价值观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一文。
 
    此文批评抖音玩着会上瘾,让孩子们失去专注力和思考力,再批未婚生子、炫富、骂脏话、虐待动物、自虐和苦情戏、无底线恶搞、宣扬早恋。最后发表感慨:当你累了,关上手机屏幕,迎接你的就是空虚,时间被榨干,缺少时间的忧虑和颓废,陷入死循环。
 
    二、真实的抖音和快手
 
    以上两篇文章我仔细分析过,显而易见的是他们还没有弄清楚短视频和直播的区别,把二者混为一谈,暂且不论他们的内容是对是错,他们没有真正去用过这些APP,只是从新闻中截取博人眼球的话题,引起社会舆论热潮,那么真实的快手和抖音又是怎么样的呢?
 
    快手中很多都是装成傻子、二愣子这种“扮丑”的形象来娱乐大众,很容易出现恶搞低俗的表演,这也是为什么我下载了几天后发现大量这类型的短视频,果断删掉了这个APP的原因。
 
    抖音我保留了两个月,至今还在手机中,工作之余偶尔看看,之所以没有删除,是因为发现绝大部分内容是积极的、正面的,他们宣扬的更多是情侣之间的爱心互动、老幼之间的温情、孩子成长中的小趣事。
 
    例如最初抖音上很火的围巾变脸和C哩C哩舞,我不明白这样的模仿有何不妥,发一段自己化妆前和化妆后的对比视频有何不妥?跳一段好学又好玩的舞有何不妥?
 
    还有抖音上流行的后空翻,我也玩过,后空翻最初设计是给情侣之间模仿的,我认为是一增进感情的调剂手段。抖音里更多的视频也是情侣拍的,至于父亲和女儿尝试导致受伤,看到这样的新闻也很难过,但从理性上来说,更应该指责的不应该是父亲的疏忽和失误么,为什么视频网站躺着中枪,难道这些平台全部关停取缔后,这些受伤就能停下?
 
    不追究监管责任,而一味指责模仿行为的来源,这种批判是无任何道理的,当然抖音团队更应该在视频上打上“危险动作,请谨慎模仿”的字样,他们也表示今后有这样的打算。
 
    我们也希望这类APP加强内容监管和源头管理,只是以上指责和嘲讽,并不提任何建设性建议的行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社会更需要的是监管规范而不是揶揄嘲讽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变化频繁,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前,我们还挣扎在温饱线;30年前,我们大部分人开始吃饱饭,文化需求成为我们的父母辈追捧的对象;20年前,手机还是稀缺品,马云、李彦宏等人在谋划构建互联网时代;10年前我们大规模走近互联网。
 
    今天的我们,已经与互联网时代难舍难分,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麦克风,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毫无保留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发声的年代。
 
    在这个时代,这些平台和APP应运而生,平台创立之初,各项机制不够健全,平台会有各种乱象,平台公司被约谈整改,如今日头条关停“内涵段子手”,抖音评论功能关闭等,我们期待的是后台加强对所生产的内容进行分拣和筛选,而不是“一刀切”,直接暴力抨击和关停。
 
    95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出生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时代,他们中最大的今年23岁,2000年出生的世纪宝宝今年也已成年。
 
    这些95后们逐渐走出校园、走入职场,他们社会经验不足,他们更加需要我们作为“社会监管人”,去帮他们鉴别,帮他们剔除色情、暴力、低俗的内容生产,让他们多接触正面、积极的内容,为他们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和清朗的网络氛围,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社会监管人的职责,而不是嘲讽他们是傻子、脑残、无聊空虚。
 
    那些只知道嘲讽别人的人,我相信,他们一定是不受孩子喜欢的父母,或者以后会被孩子嫌弃,因为你不愿意去真正了解和倾听孩子的声音,他们只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仗着自己掌握话语权,去批评普通人的生活而已
 
    不可置否,很多人生活中并不会反思,他们只是生活和娱乐,他们不会吟诗作画,他们不会编程写代码,他们不会写软文,他们只是为生计奔波,工作之余给自己找些乐子,虽然难入精英阶层的眼,但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那么这样的生活方式应该被尊重。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长,面对你的孩子沉迷某些事物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做的,不是打骂、羞辱,而是应该了解、倾听、交流,看看你的孩子玩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喜欢,是真的被不良信息影响还是你不懂他的世界。
 
    最后我们要教孩子如何鉴别不良信息,选择自己的信息摄入,不应该粗暴地谩骂他们是傻子,丢掉他们的手机,关上他们的电脑,断掉他们的网络。
 
    相信我,此时,你的孩子也正在对你关上心门,亲子关系如此,政府与民众关系亦是如此。
 
    四、是畸形的价值观还是沉睡不愿醒来看看世界的心?
 
    这几天各大公众号的“围剿”,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那时韩寒还是新概念作文的大赢家,那时他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批判,那时的80后被批为“垮掉的一代”。
 
    五年前,80后走上社会大舞台,成为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此时,大家又把矛头指向90后,他们被批判为“死宅”和喜欢漫画的“二次元”脑残,批判他们生活富足被宠坏,历史的悲剧何其相似。
 
    今天,90后又陆续走上历史舞台,结婚生子、干事创业,他们又开始指责00后的生活。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以偏概全,用少数人的不当行为去诟病一个群体?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以自己的行为标准去指责别人的生活方式?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去碾压别人的兴趣爱好?为什么总有人看不惯茁壮成长意气风发的年轻一代?
 
    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终于明白,并不是这个世界充满着畸形的价值观,也并不是他们忧国忧民,只是他们拥有一个沉睡不愿意醒来看世界的、封闭的心。
 
    他们对待世界和新生事物的第一反应就是:抵制、谩骂,是打着反思的幌子,以一副长者的苦大仇深的脸去讽刺。
 
    他们并没有去积极解决问题,没有去出谋划策,这些人就是“社会的喷子”,他们把自己的心门关上,对新生事物sayno,说我们对这些不感兴趣,说我老了他们无聊才会玩这个,说我工作有多忙没时间玩这些。
 
    这些人,最开始接触QQ微信的时候他们觉得年轻人沉迷聊天不务正业;微博天涯空间出现的时候他们觉得信息碎片化没有时间思考;斗鱼熊猫出现的时候他们说直播无聊空虚。
 
    他们从来不愿意沉下心来去走近年轻人,他们保守被动被社会潮流拖着朝前走,一路骂骂咧咧,骂那些走在时代前列敢于试错的年轻人是傻子脑残
 
    还有一批人,他们不主动去接触新事物,他们只是观望或者漠然,看到这些文章,他们会说:看吧,他们是傻子我不是,幸亏我没有去玩抖音快手这些乱七八糟的APP。
 
    于是强化了他们不接触新事物的决心,于是他们与时代越来越远,与年轻人越来越远,于是苦恼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如此不听话,不明白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不明白他们的快乐和悲伤,家庭问题由此产生。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误解源于不了解和不交流,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沟通交流。不俯下身去平等交流,这类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这一点上,监管部门也需要适应新形势。
 
    写到最后,我再次重申,我不是哪一个平台或者网站的托,也不是这些APP的脑残粉。
 
    我只是认为面对混乱的新事物,我们更需要做的,首先是真正去尝试、去了解,如果真的是万恶不赦的就应该严格取缔、立即铲除,就像“内涵段子”被关停一样;可以调整使其规范的,约谈或者警告,帮助其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就像抖音或者知识类直播;正能量满满的应该大力推广,像《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等。
 
    只有开放你的内心,才能坦诚相对,才能更积极向上。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