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13:50:4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微信朋友圈贷款广告遭贷款中介一天好几次电话“骚扰”

微信朋友圈贷款广告遭贷款中介一天好几次电话“骚扰”

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朋友圈点击贷款广告后,不仅被不断推荐下载各类网贷APP,还每天多次遭遇贷款中介电话的“骚扰”。

南都记者发现,这些消费者投诉的贷款广告,是一些资质不规范的网贷导流平台投放的。一方面,消费者会被分流到不同的网贷平台链接或网贷APP。新的贷款产品不断被推荐,所填写的个人信息也被多次转移到其他平台,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很高。而有些网贷平台背靠高利贷超市,有些甚至是不良的“滚动贷款”,被业内人士称为“暗网贷”。同时,另一方面,这些广告也引导了多家线下贷方的流量,消费者面临被收取高额费用的风险。

值此“3.15”之际,南都将与您一起识别朋友圈中的借贷广告,测试网贷平台的隐患。

南都记者朋友圈出现了几条类似的网贷平台广告

层层导流多次跳跃,用户不知道向谁借钱

“不分职业不还款”、“有身份证就可以贷款”……刷朋友圈的时候,突然弹出一个贷款广告2018有微信就能贷款的口子,标语很诱人。如果消费者点击此类广告,他们将被推送更多此类广告。近期,此类广告多次出现在朋友圈。有消费者表示,被这些广告引导线下贷款,收取高额手续费;部分消费者反映被广告引导下载网贷。App,收取了会员费,但没有借任何钱。

南都记者对此类广告进行了随机评价。今年2月下旬,南都记者在点击一个名为“筑宝杯”的平台广告链接后,被引导关注公众号填写信息,并在跳转数次后下载了“橘子易花”App并进入贷款指南。流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广告发布者和推荐的应用运营商不一致。南都记者发现,此前在“筑宝贝”公众号上填写的个人信息,直接出现在“橙易花”App的系统记录中。

随后,“橙易花”App首页弹窗推荐了一款新的网贷产品“融易贷”。点击申请“融易贷”,用户需点击授权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等50余份现金贷相关协议。从该产品展示的协议中可以看出,签约方是多方的,包括其他贷款超市、助贷平台、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城商行、农商行等。不同的签约方、不同类型的协议没有分门别类展示,而且都混在一起,不方便查看和阅读;大多数协议文本是格式合同,

根据贷款协议,“融易贷”产品实际上是一家“贷款超市”,其分流合作的其他“贷款超市”包括“聚多多”、“易分期”、“易花”等新品。 “贷款超市”也值得商榷。例如,“聚多多”涉嫌引流多家无贷款资质的现金贷平台。其App被工信部通报非法收集个人信息、非法使用个人信息。同时,“聚多多”也被消费者使用。投诉强制收取会员费,必须购买399元会员,否则无法借用。

网贷广告的“按摩式”导流

点击贷款广告,实际上被带入了网贷“套娃”分流的循环。一位助贷行业的受访者告诉南都记者,这种现象其实是“贷超市”和“贷超市”的结合。推荐的很多产品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网贷”,大部分都是长期依赖网贷。生活中那些老哥们经常光顾的坏“借”口。

从实测可以看出,从用户最先看到的贷款援助公司向实际批贷的公司做广告,用户至少被分流了4、5次。找出您申请贷款的平台和机构。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小睿指出,这些贷款广告在产品信息披露上不明确、不规范,资金流向不明确,金融产品供应商信息准确。无法获得,会给金融消费者造成混淆和伤害。风险。

将借款人推向多个线下中介,或收取高额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点击“住宝贝”广告填写的相关信息,也被推送给了多家线下贷款中介。在第一次点击广告近一个月后,南都记者每天都被几个不同的贷款中介电话“骚扰”:“姐,你是在XX平台申请贷款的,记得吗?”

这些贷款中介经常用私人手机号码拨打电话,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贷经理”。对方在询问基本情况、学历、公积金、工资、贷款金额后,声称已通过初审,并要求南都记者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到线下网点进行面谈。面签和签收。通知的地址都是商业办公楼,但不是银行地址。在南都记者的反复追问下,有来电者改口,称自己是“银行合伙人”,“为用户申请银行贷款”。

“一般这样的线下中介,一开始会告诉你利率很低,没有手续费,但是面试的时候会找各种理由收取费用,一般是5点左右,所以贷款利息还是很高。很高。” 华南某股份制银行的信贷经理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这其实是因为中介利用了部分用户不了解贷款流程的心理,利用信息不畅来赚钱。尤其是对于资质较差的用户,业务员会以增加赔付几率为由,索要额外的版税。”

浙江大学国际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向南都记者指出,“其实普通人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借钱,或许利率相对“高,比随机催收好。这种助贷中介佣金成本较低,建议借款人在贷款前注意计算。”

一次多次填写个人信息“分享”

多位接受采访的行业专家指出,这些广告最大的风险在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和转售。以“住宝贝”的广告为例,其隐私协议要求借款人同意授权平台与多个合作平台共享个人信息,但这些平台的合作伙伴并未明确披露。从病毒的行为来看,数量应该是相当大的,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当南都记者在“住宝贝”公众号申请页面填写个人信息时,不到两分钟,他们就开始接到多位“信用经理”的电话,邀请他们线下签约。添加他的微信账号后,他们发来的背景信息截图中,南都记者填写的姓名、手机号码、职业、月薪、公积金金额等个人信息清晰可见。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住宝贝”公众号的申请页面底部,有一行灰色的小字写着:“该产品已与全国数百家合规机构的数万名高级信用经理合作。为您量身定制最优贷款方案智能1V1”,即本次广告链接中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数百家机构的征信人员查看。这些“合规机构”中,有哪些根本不予披露,而交出个人信息的用户也只能被动接听各种“征信管理人”的来电。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指出,个人信息如此公开可见,说明此类平台在个人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共享方面存在漏洞。此外,当被问及如何审核用户资质时,“信用经理”表示,“我们平台可以自行审核。” 对于这样的描述,欧阳日辉分析南都记者称,这些平台收集客户征信信息并与第三方共享信息,但没有相关牌照,涉嫌违规从事个人征信业务2018有微信就能贷款的口子,“央行” s征信局明确表示,网上平台可以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全面“脱节直连”。以营利为目的,违反现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已涉嫌违法。”

财经广告监管日趋严格

事实上,互联网平台上的贷款广告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欧阳日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是过去一年监管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国家外汇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了《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苏小睿还援引《管理办法》的规定称,朋友圈等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经营者为金融机构提供网络空间业务场所,应建立准入管理机制,对入驻企业的资质和业务合规性进行评估。金融机构。从法规、社会声誉等方面进行评估。她认为,在贷款广告乱七八糟的情况下,渗透业务后要注意资金来源。如果是持牌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上述措施建立准入管理机制,而不是一味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

《管理办法》一出,业内热议,认为金融产品营销即将迎来史上最严监管,但金融广告投放力度为何不减?这可能与展览的成本有关。

南都记者在朋友圈联系了一位从事广告的中介,询问贷款广告的费用。他们对金融产品广告还是持开放态度的,不会因为是金融贷款广告主而更加谨慎。据其介绍,在朋友圈做信息流广告的成本比较低,可以根据实际曝光量付费。播放3秒后开始计费,几百元就有10万次曝光。点击填表不另外收费,转化率也很高。

出品单位:南都电源数字金融创新与合规研究组

撰稿:南方都市报记者熊润淼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