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3 13:17: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警惕!本想修复征信却遭遇骗局!你会相信吗?

警惕!本想修复征信却遭遇骗局!你会相信吗?

如今,征信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征信有关的虚假宣传和欺诈阴谋层出不穷。一些金融消费者在申请贷款时发现信用报告中有逾期记录,因此他们想找人修改。骗子利用这种需求,编造理由,伪造材料,帮助造假,声称可以修复信用报告,但最终还是付出了代价。消失。这不仅会损害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产生法律风险。7月4日,沉阳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犯罪侦查中心民警公布了常见的“修信用”骗局。

我想修复信用报告,但遇到了骗局

在网上搜索“征信维修”关键词,经常会出现“消除逾期征信,成功后收费”、“逾期不慌,找我们专业维修”等类似广告。当你看到这些宣传时,你相信吗?

前段时间,市民马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称马女士信用记录不好,需要及时淘汰,否则会影响她以后的生活。马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了一款贷款软件,借了钱,将3万元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后来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市民陈先生忘记还贷,逾期未还。他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专业的信用修复”机构。对方表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维修方案,但需要先交2万元定金,等事情完成后再支付余款。3万元。付完钱后,陈先生将自己的资料交给了对方。十多天后,对方表示修复成功,还发了一张信用报告截图,要求陈先生支付余款。陈先生到银行核实,发现相关资料未修复。修复成功的截图是假的,联系对方的时候就删了。

所谓一步步修复信用信息是个陷阱

警方表示,逾期还款后,要及时与银行联系,制止逾期行为。如果认为信用报告有误,可以提交并要求更正,而无需为此处理支付额外费用。当您接到陌生电话时,不要相信所谓的消除不良信用信息的欺诈手段。应尽快与银行核实,不要去加盟或代理信用修复。欺诈的风险非常高。

欺诈者利用许多人不了解信用报告并害怕麻烦的事实,声称他们可以代表他们进行维修。当受害者恐慌和焦虑时,他们继续施压并收取维修费。主要例程如下:

收取服务费的骗子声称花钱可以修复信用报告,但实际上是在收取高额费用后失去联系,或者让人编造虚假理由进行无理投诉。

有的骗子会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要取消贷款,消除不良信用秒下款无视征信的大额网贷,从而骗取受害人到贷款平台贷款,转入指定账户。

如果需要代理费,骗子会协助或指使受害人伪造证据,以虚假材料投诉,并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一旦上诉失败,骗子就会拿走钱,然后消失。

欺诈性信息 在修复信用信息的过程中,骗子会公开要求受害人提供信用信息、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等隐私信息,然后通过买卖信息获利。

修复信用信息每一步都是一个陷阱。骗子不仅骗取了受害人的个人信用信息,还侵犯了受害人的财产安全,扰乱了社会信用信息的正常秩序。

保持良好的信用报告并警惕修复诈骗

征信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建立的“信用档案”,记录个人或企业过去的信用行为秒下款无视征信的大额网贷,是申请贷款所必需的重要参考资料。

个人信用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其他机构和个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征信行业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未经国务院征信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因此,当您看到“个人信用信息可以用伪造材料修复”的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正常的金融生活中,市民应注意以下事项,警惕征信和修复骗局。

1、养成良好的还款记录,牢记还款时间,按时足额还款。2、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随意向陌生人提供个人隐私。3、如逾期,请及时向正规金融机构咨询,不要轻信不熟悉的网友。

警方表示,市民要擦亮眼睛,提高识别和防范诈骗的能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信息安全。如对信用记录有异议,可自行申诉或先咨询相关部门,切勿轻信所谓“信用修复”机构的片面说法。沉阳晚报沉阳全媒体记者杨烁实习生马群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