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03:45:0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出口趋缓基建发力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8%

稳增长蓄势待发:一季度经济数据解读

文/钟正生张路

发表于2022年4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第1041期

2022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4.8%,中国经济仍处于触底阶段。此外,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回落。在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下,稳增长政策需要加强。预计财政政策的大力实施、因城施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边际调整、货币政策的适度调整,将支撑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企稳.

出口放缓,基础设施发展

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8%,较去年四季度的4%有所回升。但考虑到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中国经济开局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对一季度经济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服务业复苏缓慢,仍是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从支出法GDP看,2022年一季度固定资本形成加速,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下降,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内需。

2022年3月,当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较1-2月普遍回落,但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受疫情影响,我国服务业和消费复苏出现阶段性挫折;俄乌冲突的爆发对中国出口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房地产行业仍受“预期偏弱”影响,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凸显。基建投资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望与制造业一起成为经济企稳的动力。

3月份大幅回落的经济指标中,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由1-2月份的4.2%降至-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消费品的百分比从 6.7% 下降到 -3.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由3.7%下降至-2.4%,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由16.9%下降至10.8%。

3月份相对平稳的经济指标包括: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制造业投资增长11.9当月同比百分比。虽然增速不及1、2月份的峰值,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强于去年12月份的水平。基建投资跑赢大市,连续同比增长11.8%。

疫情反弹对消费和就业造成明显冲击

2022年3月,由于国内疫情的严重反弹(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物流受到严重影响),之前恢复程度较高的商品消费将弱于餐饮消费逐月。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较1-2月份大幅回落。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2.1%各省一季度2022gdp,餐饮消费增长-16.4%。

从规模以上企业零售总额看,3月份可选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转负,强制性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加快。从子品类看,仅3月份食品饮料和中西药零售额增速较1-2月有所加快。金银首饰、纺织服装、家具、汽车、化妆品、家电音响等均出现明显的同比负增长,而1-2月当月同比增速居多积极的。其中,家具、家电、音响等可选消费品具有很强的后地产周期属性,

疫情过后,多地放宽购车限制,较好地释放了汽车消费需求。但今年一季度,汽车相关消费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国际原油推高传统乘用车出行成本,二是上游锂资源价格上涨带动众多新能源车企提高价格。在可选消费需求不振的情况下,4月13日,国家常委会提出“鼓励汽车、家电等大规模消费,各地不得新增限购汽车措施。实施限购的汽车增量指标逐步提高。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相关政策已经在积累。

在3月份的疫情冲击下,中国的就业压力浮出水面。2022年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比2020年同期仅下降0.1个百分点。3月份中国失业率上升是暂时性因素,受受疫情影响,但更要警惕的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吸纳就业能力减弱。

31个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达到6%,分别比2021年和2020年同期高0.7和0.3个百分点。上海、广东等地的疫情暴发和严控,导致就业压力快速增加;16至24岁人口失业率进一步上升至16%,而2021年和2020年分别为13.6%和13.3%。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前“稳就业”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高校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挑战;二是服务业继续受疫情影响。吸纳就业的能力正在减弱。

3月份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可能是近期国务院降准的重要原因之一。后续,如果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我们可以期待更强有力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出台。

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

预计将有助于稳定经济

2022年3月,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同比增长10.48%,明显快于1-2月的8.61%。1-2月基建投资环比略强于2015-2019年均值,3月环比进一步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均值,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实际上有所提高。这是由于今年财政年度的提前以及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项目储备的加强。

预计今年二季度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快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从而对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就存量使用而言,继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专项债快速发行后,二季度专项债资金有望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在4月12日国务院召开的政策吹风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发行的专项债券原则上在今年5月底前分配使用”,“作为截至2022年3月末,各级财政部门累计852个。80亿元债券资金分配给项目单位,占新发行专项债券的68%。” 从发行节奏上看,二季度专项债发行可能进一步加快。全国人大常委会3月30日提出,“去年提前下达的配额5月底前下达,今年下达的配额9月底前下达”。

2022年3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15.6%,环比增速仍弱于往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压力更加突出(2月PPI环比由负转正,3月环比进一步扩大至1.1%),使得制造业成本压力不降反升。

不过,财政部门1.5万亿元的退税政策将从4月起陆续生效,1万亿元的减税政策也将进一步加强;一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约占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的22.6%。预计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发力将有效抵消上游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助力制造业投资增长动力逐步增强。

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

当前,中国经济主要面临六大内外部风险挑战:

一是俄乌冲突加大了全球“滞胀”的风险,“通胀”成为“滞胀”的催化剂。其次,美联储可能会采取“快速加息+大幅缩表”的特殊组合来约束国内货币宽松。三是疫情防控压力剧增各省一季度2022gdp,抑制消费和服务业复苏。从高频数据来看,3月以来,主要城市出行次数减少,拥堵程度明显减轻,电影票房收入大幅下滑,表明线下消费需求依然疲软。四是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冲击和需求低迷的双重压力。2022年,宏观政策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对冲成本压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五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所松动,但商品房销售和土地交易尚未稳定,居民和房企信心尚未恢复。六是出口韧性持续,但海外产能回升、美国补货需求减弱等因素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正在显现。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优势的延续。但与此同时,

针对上述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就下一步跨周期逆周期调控中如何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发力提出以下建议。性通胀风险尚未解除,中国货币政策宽松面临的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因此,货币政策操作重心可能转向使用结构性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但也要关注整体货币宽松的积极信号意义,降准和加息仍有空间降息。同时,财政政策要在稳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二是走“新公民” 以此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等区域战略的金融支持,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第三,俄乌冲突后,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对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政策要在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的基础上,有效支持“自制”。四是要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防疫政策选择。第五,

(钟正生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张璐为平安证券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