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9 13:20:0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诞生 保护民事权利迎“民法典时代”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首部民法典诞生,意味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迎来“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在施行之后,我国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等9部法律将同步废止。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中的一大亮点。,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从具体内容来看,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将网名、艺名等纳入姓名权保护中;并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等内容作出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人格权编将AI换脸纳入肖像权保护里,顺应了有关人工智能立法的呼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等人格权面临威胁,‘人肉搜索’、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民法典中加强人格权立法,实质上就是为了全面保护人格权。充分彰显了民法典编纂的中国特色,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除了对“人”的保护,产权保护是激发和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动力源(4.740, 0.00, 0.00%)泉。民法典确立了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进一步明确了一视同仁保护的立法态度。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认为:“民法典平等保护各类产权,满足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多元司法需求,是促进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石,亦是维护外企合法权益、推动外企投资和贸易的强劲动力。”

  从出生前的继承权利,到日常的合同签订,生活中的物业费缴纳……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据,囊括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典也因此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于此前法律中未能明确的热点话题,民法典也有所回应。比如首次在人大立法层面禁止高利贷,对于“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进行划分,将明确婚内单方举债的司法解释纳入法律,物权编中新增的居住权专章也进一步保护了权利人的居住利益。

  纵观历史,从1954年到2001年,我国曾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前两次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在1979年第三次启动时,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并先后制定了现行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法典也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