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07 13:14:0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逛商场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

    经常去逛商场的人最近几年应该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现在去逛商场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前那种到了周末商场人声鼎沸的场景,现在已经很少出现。

    最近几年商场人流减少甚至倒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十几年前,各大商场还是大家购物的天堂,但是最近几年各大商场的人流量却不断减少,而随着人流量越来越少,最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场已经出现倒闭。比如我所住的这个地方,附近已经有一个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大概有三四千平米,在前几年这个商场还挺有人气的,一到晚上以及周末都有大量的人流,所以商场的业绩一直表现的比较好。
 
    但是大概从2015年之后,这个商场的人流量明显下降了很多,与巅峰时期相比,短短几年时间人流量我估计至少减少一半以上,因为人流量减少,所以这个商场在2018年的时候选择关闭。这个商场关闭之后,盒马鲜生很快就入驻这个原来的地方,我原以为在盒马鲜生的带动之下,这个地方的商业、人流会慢慢恢复,但一年时间过去了,这个地方人流非但没有搞起来,反而越越来越少。
 
    类似这种现象我相信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最近传的比较火热的就是北京天桥百货的拍卖,天桥百货起拍价是4.48亿,但是第一次已经流拍,没有人愿意花这么多钱去接手。
 
    说起天桥百货,相信北京人应该不陌生。这个百货成立于1953年,至今为止已经有66年的历史,在66年的历史当中,天桥百货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业绩,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1家正式注册的股份制企业,没想到天桥百货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之后,竟然以这种惨淡的场景收场。
 
    类似天桥百货这种以惨淡场景收场的在北京还有很多,比如地安门百货,会城门商场,晨曦百货,三利百货,玛莎百货,太平洋百货等等,就连万达百货也逃脱不了关门的命运,所以我们看到万达把部分门店全部卖给了苏宁。
 
    为什么现在去商场的人越来越少了?
 
    按理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家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以及购物的冲动应该增长才对,但我们看到的恰恰是相反,最近几年我国消费增速是不断出现下降的。
 
    比如201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这个增速从单纯的数据上来看还说得过去,但是这个增速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已经是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多年下降。
 
    那为何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家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反而下降了呢?我认为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房地产挤出效应开始显现。
 
    过去几年我国房价经历一轮高速增长阶段,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实现翻倍,而在高房价的压力之下,大家的购房成本越来越高,不仅要面临较高的首付,而且每个月还要面临较高的月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的收入都用在了房子上面,所以很少有多余的钱就用于消费,这直接导致了大家消费水平的下降。
 
    第二、受到电商的影响。
 
    过去十几年,我国电商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增长阶段,而且这种增速并没有减速的迹象,未来这种增速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电商的高速发展最直接受到影响的肯定是线下的一些商场百货以及零售店。比如2008年的时候,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只有3.4万亿人民币,但到了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的总额已经达到31.63万亿。其中网上零售的规模更是从2008年的0.13万亿增长到了2018年的9万亿,网上零售总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了23.6%,而且预计未来这个比例会进一步增加。
 
    在电商的迅猛发展之下,线下的一些零售百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跟传统的线下零售相比,网上购物更加方便,而且选择的余地更多,此外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一些,所以目前网购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首选的购物方式。
 
    第三、供给侧跟不上
 
    人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层次是伴随大家收入的增长而改变的,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大家的基本消费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所以对那些有钱的中产阶级以上家庭来说,他们已经过了吃穿住行的消费阶段,升级到了更高层次的消费水平当中。
 
    但是在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我国的供给侧却跟不上,很多东西都没法满足大家消费增长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高收入家庭基本上都到国外去购物,或者是海外代购。
 
    供给侧跟不上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的现象,那些有房贷等负债的普通居民没钱去消费,而那些有钱去消费的高收入家庭却不在国内消费,所以导致国内的很多商场出现了人流锐减的情况。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