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2 22:22: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部分药品降价90%对药企有什么影响

    制度创新也能去除以往的弊病,挤去过多的水分。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导下的试点联合采购会议非常直观的带来了药品价格的大幅下降,显然能够让患者得到最大的好处。
 
    至于药企能否赚钱,想必是赚钱的。何况在国内做企业,赚钱是一方面,身份地位同样重要。这里哪怕亏一点,让人看到自己的诚意,然后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和市场份额,在别的方面赚到更多。
 
    一味追求高利润,最后被扫地出门,在更多的领域失去竞争资格或者遭遇冷落,损失更大,猴精猴精的药企们显然会做出理性的选择。与其维护暴利失去市场,不如薄利多销拥抱朝阳。
 
    实际上,药品最大的成本在于研制开发环节,而不在生产环节。一个小药片0.62元,看着比之前的6.72元钱一片便宜了90%,但是如果按一吨的重量来看,依然非常昂贵。要知道药品原料也是论吨来卖的,单纯从生产成本上来讲一片的成本未必就有0.2元。
 
    药品利润高低,核心在于研发这种药物投入了多少研究和实验成本。作为仿制药,显然在成本上面较之原研药有极大优势。
 
    专利药的专利保护期一般为20年,而原研药是专指那些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专利药(中国特有的概念),专利到期后,其他企业就可以生产疗效类似、而价格往往更低廉的仿制药,拥有专利的药企要面临降价及市场份额收缩,利润会大幅下降。
 
    而在此前,相关部门为了鼓励外资药企将更多创新药带入中国市场,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药品,依然被定义为原研药进而享有不同于一般国产仿制药的待遇。这样屡屡在国外应验的“专利悬崖”现象,却在中国市场失效。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不少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获得快速成长。
 
    庞大的市场,为国外药企服务的独特规则,使得国外药企在国内赚取了超额利润,国民无奈中承担了过高的药价。在有个性的市场中,部分进口药物不仅仅价格高于国外售价,还不是一般的高,这也是电影《我不是药神》获得广泛认同的根本原因。
 
    如今规则改变,从为国外药企服务要转变成为国民服务了,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成为可能。
 
    这种改变也告诉了药企,想获得超高利润,就在专利药品上多下功夫,走低端仿制路线就只能赚取较低的利润,这同样也是我国制造业的未来趋势。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