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3 09:19:4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推星筆記之四 20180720

  上一期留下的九个选手,在升级战前一天的赛道考核中,就必须淘汰三位。在那几天前,其实我看了他们拍的视频,就已经开始挣扎,然而心中也有个底。对每一个人,我都说出了我看到的不足,我的建议与期望。

  到了现场,其实跟视频很不一样,有些人突然大进步,有些人没有做到我当时给的期望,其实我自己对最后的名单也有些意外,淘汰了我没想到会离开的人,但这之间需要判断的因素有很多,我不敢说我的判断完全是对的,但我只能以那一次的赛道考核来决定这个名单,哎,真的很难。
 
  但无庸置疑,每个人都进步了,我觉得这是最令人动容的事。包括我,都很少有机会,可以用这么多时间去面对一首歌,去把一首歌琢磨到最好,我觉得对他们来说,不管这一次的成败如何,都应该有收获才对。
 
  判断的过程,有唱的因素,有演出的因素,有时候,可能有被现场干扰的因素,有时候也会有身体的因素,真的有很多需要考量的,能够克服这所有才能继续下去。选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的歌真的很好,但不适合这一次的舞台;有一些人虽然离开了,但他们的歌一直让我想起,希望可以再分享给大家听。
 
  常常大家在听歌的时候,会被编曲牵着走。我自己曾经遇到过一个状况,有人向我收歌,我用一个钢琴简单的伴奏给出了demo,对方的企划告诉我很抱歉,他们不用;隔一年,同一个企划帮同一个歌手再向我收歌,我把同一首歌做好完整的编曲再给出去,对方告诉我:「这首歌真的太棒了,为什么不早点给我们!」竟然没发现是去年同一首歌?所以你们听的是编曲,而不能听出这首歌本身?这样的耳朵来把关音乐,让我只能苦笑。(难怪需要美图,很重要啊!)
 
  我要说的是,有时候我的责任也包含,听出剥掉这些编曲外衣下的旋律与歌词是什么,我在面对那些音乐上的造型与化妆时,你们看不到的,是我在脑里进行卸妆的动作,那是我很大的判断标准。但有时候遇到临场突如其来的强大爆发力,也会被放进衡量里。
 
  我自己写歌的方式比较奇怪,我不用任何乐器写歌(过去大概只有两三首是在弹琴的时候写的),我是空想旋律,想的同时,脑海会自带伴奏,等到需要跟别人沟通这首歌的时候,我才会配上简单的钢琴,或是接着一个一个乐器加上去,把我脑海里的编曲化成真实(有点像画家将想象的画面落实到画布上),这个时候,所谓的「和弦」才会出现。所以我写歌不是先有和弦才有旋律的,这也是为何我的歌总是有旋律太密的缺点。
 
  但我并不反对先有和弦,然后用和弦来写歌,我认为任何一种方式,都能有好的作品,重点是旋律与内心搭配出来的流动,是不是从你的内心涌出先感动你自己,进而或许能流进别人心里,而不是这个和弦进行有没有人用过。
 
  若要说和弦进行,恐怕没有人脱离得了巴赫平均律的傲人展示;莫札特光用一套和弦就可以写出数千种难忘的旋律;贝多芬、舒曼、萧邦用和弦倾泻胸中情感;李斯特、德布西、史特拉汶斯基的破坏与重建;穆索斯基因为没有正式音乐训练反而有的狂野与原创;萨提用音乐来做任何表达即便是抗议或嘲笑;甚至荀白克用数学方式来解构和弦;再到蓝调、爵士、摇滚万家争鸣的音乐家⋯⋯这些举例只是音乐的冰山一角,但单就和弦进行来说,你真的很难说你能离开这些音乐家们曾经尝试过的一切吧。
 
  撇开所谓和弦所谓套路不说,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心思,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灵感啊。虽说即便是灵感,也是有巧合的可能,不用拿这件事来决定好坏。重点是,作品背后到底有没有你的心?心不是说说而已,任何风格亦然,风格其实不是谁说了算,背后其实还是需要强大的基底,那个基底只有你能给你自己。有时候,正面面对自己的不足,是比强调自己多好更重要的。
 
  扯远了,其实我有点害怕下一期的播出,哈哈,至于为什么,你们明天就知道了。
 
  在此我想再次安利一下上一次离开的选手,希望你们持续关注他们的音乐,我真心喜欢他们。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