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阅读敏感期,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
根据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论,孩子在4岁到5岁的时候是会进入阅读敏感期。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能等到阅读敏感期再开始,显然就已经太晚了。
即使孩子进入阅读敏期,因为前期没有任何的积累,孩子什么都不认识,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就会用其他的度过。比如读广告,背广告,背各种奇怪的口号,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机。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要从娃娃开始。
1.亲子阅读
孩子的阅读,都是从亲子阅读开始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更多的是亲子互动。孩子对阅读的喜爱,也是源于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时愉快的心情。所以,在亲子阅读的时候,要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给孩子读一些绘本故事,比如,《我爸爸》之类的,画面颜色鲜艳,贴近生活,孩子能看懂,还能联系实际。
2. 互动阅读
在孩子大一些,两三岁之后,可以用提问的一起读书,或者让孩子复述书中的故事,也可以看图讲故事,发散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充分的互动。
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之后,可以有意识的选一些字数不多,字重复频率较高的书籍,经过多次阅读之后,孩子就能逐渐认识很多字,孩子的阅读兴趣,一部分是建立在孩子有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之上的。
3.选合适的书
如果孩子没有阅读习惯,只喜欢看动画片,玩游戏,不愿意读书,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书籍,让孩子将关注力放在书籍上。比如,根据孩子的喜好选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恐龙啦,武器啦,航空啦,或者选一些画面精美的立体书等等,让孩子先养成读书的习惯,再逐渐引入更多的图书。
4.良好的阅读氛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孩子的阅读习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父母也要压缩玩手机、追剧的时间,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一家人,一起坐在书架旁读书,也是很温馨的。
我是妈妈充电屋,学理科的硕士妈妈,家有5岁半男娃一枚。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欢迎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成长,生命不息,充电不止。
一年级小孩,不爱看书
很高兴受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就从自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来简单谈谈这个问题。阅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一年级孩子培养阅读习惯还不晚,反而很适宜。一是你在选择书方面的要求,这时的孩子由于识字不多,专注力时间不长,家长可给孩子选择绘本之类的童书,孩子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一些带拼音的童话书也是不错的选择。二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孩子的求知欲特别强,也特别喜欢家长给他讲故事,家长每天在特定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也会培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如说孩子早上起床时,或者晚上睡觉之前进行阅读都是很不错的,久而久之,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当孩子故事讲得很熟练时,可以请孩子来当家长给自己讲故事。三是家长每天也要有阅读的好习惯,给孩子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并监督孩子阅读。四是家长可以想一些办法来激励孩子读书,当孩子自己主动读书时,家长一定要给予表扬和奖励。五是家长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去逛书店等等办法。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一生,不管什么办法,只要起到效果就好。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 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三、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图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五、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六、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
其次,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教师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总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在小学六年学习中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新闻记者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3、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家长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家长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水浒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孩子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水浒》.谈谈一百零八将,孩子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苟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颇大。
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1.充裕的阅读时间
视孩子的阅读经验,最好给他充裕时间,但是距离讨论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遗忘,又丧失讨论此书的热情。
通常我们阅读完一本书,会急著想跟别人分享的是:
(1)读完此书的心情、感受。
(2)读完此书的收获。
(3)对此书不解的部分
(4)对此书的评价。
因此,在孩子自由阅读期间(以一本200页小说为例,约需两星期),可以随机和他聊一下此书。
如“你看到哪里?我已经看到他们吵架那一段了。”
“你目前读到的部分,还算有趣吗?”
“到目前为止,你对男主角的评语是什么?”
从这样的闲聊中,偶尔加入自己的个人意见(必须让孩子知道这是你的个人想法,不是“标准答案”),以便让孩子阅读的热情维持一定温度。
2.指导孩子做有效的理解
有专家指出,孩子的阅读是否有效,有三个指标:
(1)是否了解自己正在阅读什么(正在阅读的内容有无矛盾、有无意义)?
(2)自己是否对文章有正确解码(我的理解和书的原意才相符吗)?
(3)我能不能针对目标来调整阅读方向(如果我是为了增进作文能力,重点就应放在书中的写作技巧)?
幼儿园每天要求二十分钟亲子阅读,孩子不喜
这件事情对于我们家来说很简单,我看了你的描述,发现问题在于:你太“贪心”了!
从时间上的“贪心”
首先,让孩子静静坐着读20分钟书(即便是绘本),对于一个三岁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他们的生理机能决定了他们的专注力持续时间平均为9分钟,4岁孩子则是12分钟。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给孩子设置好中休时间,把20分钟分割成2~3个区间来进行阅读。个人比较建议其中10分钟设置在睡前,三字经的节奏感挺强的,睡前和孩子一起念一念,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做睡前准备。
从内容上的“贪心”
要求孩子认真读书是对的,只是孩子真的理解“认真”这个概念吗?相信即便是你自己也很难给认真做一个标准。
所以一开始,你就走“歪”了,给孩子一些具体、准确的标准,例如我会给孩子做解释:认真就是不想其他事情,眼睛看着书,耳朵听我读,再跟着复读出来。(3岁普遍都不认得字)
我想你大概和一些有育儿焦虑的家长一般,把孩子当成了迷你的成人,天生就知道并且懂得读书要坐好,要指着书本等等。
而实际上,孩子在做认真读书这件让他陌生(因为陌生而乏味,所以孩子难受)的事情的同时,还要坐好、指着书本、跟读等等,这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分心。
本来就注意力有限,还同时要多任务(而且是陌生任务)并线进行,即便是电脑也要当机了,何况一个孩子。
这份高要求,多要求,就让孩子更加难受,更抗拒读书了。
试试这一个游戏
相信你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解决的方法。
因为难受,所以拒绝配合,即便强压着,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变得开心?
介绍一个游戏,我们一开始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时候玩的,一方面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另一个方面则是认字,第三个方面是增强孩子的专注力,一举三得。
取一段文字(直接摘三字经的内容即可),和孩子一起挑选其中一个字,教会他这个字的读音,并让他记牢。
游戏规则:
第一阶段(对阅读无感时期):妈妈指着内容读,孩子不读只听,如果听到妈妈读到并且手指挪到前面约定的字时,妈妈和孩子就击掌,谁击掌快而准就赢。
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对错上面,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提示孩子适应这个规则、让他对这个游戏感兴趣上,并且要多给孩子机会,少责骂、埋怨,多鼓励逗趣。
例如还没读到该字,孩子在书上看到了该字就手舞足蹈,你的一句“你错了,怎么那么笨!认真点!”和“小笨蛋,你拍手早了!妈妈还没读到呢!再给你个机会试试吧!”,对孩子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
第二阶段(对游戏有感期):一段时间之后(通常也就几次练习之后),孩子会在鼓励和积极情绪的陪伴下,要求继续玩这个游戏。当然他感兴趣的是这个游戏,并且孩子多少会有点好胜心。
此时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个小窍门”:想不想赢呀!嘿嘿,我有个方法,你要不要试一试?保管能让你进步神速!
而这个所谓的窍门,就是让他跟读和手指着字。很快他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只要你故意输给他几次,他就会对此深信不疑了。
而如果孩子连这点好胜心都没有,你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平时对孩子打击太多了。
第三个阶段(对阅读有感期):经过前面的练习,其实他就会缠着你玩阅读游戏了,主动学和被动学是两码子事。
这个时期,我们就要提高要求了,包括坐姿。此前我们没有强调坐姿,你甚至可以和孩子葛优躺着读书。
但是现在不行了,我们要开始“作”:哎呀,妈妈好困呀,这样躺着读书一点都不精神,我快睡着了。
没错,就是套路他,让他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躺着读很困”的问题,并且我们可以主动提建议:要不你监督妈妈坐好起来读吧,或许就不会那么困了,我的小老师。
让孩子再次化被动为主动,基于自恋的使命感会让他很积极地监督妈妈,并且严于克己。
这么一个流程下来,孩子多少会对阅读这个事情变得主动且积极起来。
而其中的核心,在于目标细分,即把一个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立马执行出结果的小目标;以及积极的情绪感染,让孩子乐在其中。
希望这点经验,能帮助题主解决问题。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问题我之前在我的头条文中发布过一篇经验总结,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一二年级小朋友的阅读家长不需要太过着急,这跟孩子的年龄、阅读量、表述能力等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即使什么都不用去指导,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会自然提升。但是如果有科学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正确方法加以引导,那么孩子的进步一定会很大。
以我家为例,孩子低年级的时候阅读、作文总是会扣几分的,但是在我们针对性的训练之后,从三年级起孩子的作文几乎都是只会象征性扣一分,而阅读也几乎不太怎么丢分了。这里我把我家的一些经验分享给题主,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顺便说一下,有可能有人会说“我们自己也不会,没法帮助孩子啊!”,我想说的是:“阅读最重要的不是做题,而是通过阅读会引起孩子的思考、感悟!”题目往往是有“公式”的,这个最迟孩子初中就会专门练习了而思考能力却是时刻都可以训练的!
我把“阅读”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我们通常说的“读书”;
一类是孩子们在做的阅读题。
相信很多人都会跟我有一样的观点:这两者其实是有本质的内在联系的,而且还跟写作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一个阅读理解能力好的孩子,作文绝对不会差,反之也是如此。
“阅读理解能力”不仅仅是普通读书的能力,也是做各种阅读题的能力。
我分享一下我在教孩子时候的具体方法。
儿子读书比较多,每年大约在600万字左右的量,我把给他读的书分成了“泛读”和“精读”两大类。然后具体还会分成文学、科学、历史、国学等。每一本书我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字数、以及孩子读完的时间等等信息。
泛读的书往往是故事性很强的书,我不会干扰他去阅读的,会给他足够多的时间去享受阅读的过程。这里我想说,有些家长虽然重视读书,每天也给孩子读书时间,但是往往给的时间太少了,可能只有半个小时左右,这是不够的, 其实看书也是有一个先热身,在融入最后难以自拔的过程,如果时间太短,孩子就很难沉浸其中。 所以读书时间一定要留足、留够。
然后要注意选择书籍。很多人认为小朋友看漫画不好,应该多读读文学之类的,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让小朋友们读书,虽然目标是培养语感、欣赏文字的美,但是首先应该培养起来的是阅读的兴趣。如果孩子没有兴趣读,那么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漫画书不是不可以读,我反而建议那些看书少或者并不是很喜欢看书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起看看这类书,当然,一定要注意挑选,那些没营养的、暴利的就算了。现在还有很多漫画会把历史、自然、科学、数学等等各种各样的知识融合进去,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
有了家长的陪同,是可以把一本薄薄的书“读厚”的不是吗?
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下给孩子太多书了……这样做孩子会有压力的!除非孩子真的喜欢的不能行。
而精读的书,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可以网上搜一下这本书的导读或者读后感、书评,大人有一个整体认识之后再协助孩子把这本书读薄。比如上个假期,我就打印了二三十页A4纸的导读和孩子一起精读了《老人与海》,孩子收获真的是非常大。 而这个暑我准备精读的是《雾都孤儿》和《堂吉诃德》。
最后除了以上的建议之外我要给出终极建议: 孩子小写读书笔记是不现实的,那么一定一定要让孩子讲一下收获或者是故事梗概! 如果你不知道原因,可以在文后给我留言,我再详细跟您解释。
强烈推荐买教辅!
这类教辅书很多比如《阶梯阅读》、《黑马阅读》(系列)、《阅读80篇》、《阅读全解》、《读出好成绩》等等。没关系,一本本的来。
小低年级的阅读之所以丢分不明显在于题目大都是客观题,所以对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赏析能力考查并不高。而随着年级增加,比如从三四年级开始尤其是四年级开始主观题就会增加,而失分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多。
我以下的实践经验我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思启发:
1、第一遍读短文
第一遍读完相当于对短文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个阶段要完成一个基本任务: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然后找到中心句(关键句)。 只有找到正确的关键句才能准确的把握这篇短文到底想说什么事儿。
通常第一、二题都是跟字词或者标点符号有关的题目。看完题之后,就可以开始第二遍阅读了。在第二遍阅读的过程中就把这两道题做完。
2、第二遍读短文
这一遍下来要完成这几件事情:
1)、文章用了什么结构;
2)、运用了那些修辞;
3)、作者通过……的描写,表达了……
第二遍读完往往就可以对文章有个比较好的掌握了,这时候后面的填空题做起来就会比较省事儿,不需要满篇文章的去找对应的段落之类的,要知道这是很多学生都会犯的错!
3、最后的大题
越是高年级,最后一题往往是考察孩子的真正的分析、总结、概括能力。其实如果孩子能够抓到关键句、关键段落,那么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在做这些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抠字眼”,其实就是读题能力,一定要让孩子一字一字的读题,让他们清楚的明确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
别小看这点,实践中,答非所问或者回答不准确的情况非常之多。
我的建议是,每篇文章都要当成一篇“名著”一样对待,这样坚持下来孩子的阅读能力会直线提升的。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跟“阅读理解能力”有些息息相关的联系,可以说“相辅相成”!所以我这里再给题主补充一个日常训练孩子“阅读”、“写作能力”的实践经验。上图就是我孩子二年级自己在读一些小短文后的“个人感想”。没错,通常孩子都是一句话回答,并且往往这一句话还是个“感叹句”。后来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完全就是流于形式了,如果没有“标准”,那么孩子会把这个训练当成存粹的“任务”而应付对待。
所以,三年级的时候我就给孩子提出了改进,要求他必须不得少于三句话,且不能出现感叹句。但是还自动力不足,于是后续我就采取了一种“自杀式”辅导方法。之所以说是“自杀式”,是因为这种会占用大人很多时间……上面写的工整一些的是孩子写的,下面比较潦草的是我写的。每次孩子写完我再写,只要孩子的理解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价值观方面的),那么我都会表示认可。我会非常鼓励他说出真实的感受,如果这个感受存在问题,那么我才会引导他重新理解。
实话实说,这种训练我们并没有做到天天练习的程度,一般而言一周也就三到四次。在我看来,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训练比让孩子单纯的自己去写读书笔记、日记(尽管这个我们也有)效果要好得多!
我不需要把文字写的多么美、多么炫!最重要的是把“理”(道理)、“情”(感情)、“思”(思考)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表述清楚即可。至于“润色”的问题,不急!那是未来要做的事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