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9 15:49:0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发展转型新突破?行业优等生突围

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发展转型新突破?行业优等生突围

作为近年来行业零售转型、数字化转型、财富转型的标杆,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一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从发展历程来看,招商银行是一家传承深厚、不断创新突破的老牌零售银行;平安银行是零售转型的菜鸟,利用集团资源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赶上。

最近,

两家银行相继披露2021年年报,都是行业优秀学生,在发展转型上有哪些新突破?在追赶时,您是否继续缩小差距?本文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

财务维度:

进程强势赶上,结果仍有差距

作为一个稳定经营的行业,我们可以用ROE来衡量一家银行的经营业绩。从业务层面来看,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四个指标:净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成本收入比和信贷成本(也称为信贷成本、贷款减值损失/平均贷款发行量和预付款余额)。前两个指标用于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越高越好;后两个指标衡量收入成本,越低越好。

从ROE来看,招商银行优势明显,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6%-17%的高水平,而平安银行基本在11%左右,平均滞后5-6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招行的ROE水平也是全行业第一梯队,长期位居全国银行第一。

从两个收益指标来看,平安银行净息差优越,而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

比例优越(由于信用卡分期收入由非利息收入调整为利息收入,平安银行2017-2019年数据不具备可比性,不予展示)。

再详细看,平安银行的息差优势主要是由于个人贷款利率和个体贷款占比较高,贷款综合收益率较高。以2021年为例,平安银行贷款平均收益率为6.23%,而招商银行仅为4.67%。

招商银行的非利息收益优势与其强大的财富资产管理线密切相关。2021年招银财富资产管理线费及佣金收入为人民币467亿元,不仅是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占总额的45.6%),也是增速最快的(同比增长34.7%)。相比之下,2021年平安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长主要由投资收益驱动,具有高度周期性和波动性。

从两个成本指标来看,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具有优势,招商银行的信贷成本更胜一筹。在成本收入比方面,招商银行一直处于行业高位。例如,2021年,招聘行为为33.1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2.08%。更高的成本收入比意味着更高的单位收入成本,这也是招商银行为保持其零售特性而需要付出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安银行在突出零售的同时保持较低的成本收入比是罕见的。在信贷成本方面,平安银行

与招行差距较大,这也是平安银行在净息差和成本收入率方面ROE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也说明,平安银行目前较高的营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风险成本较高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平安银行虽然净息差优越,但其风险成本调整后营收能力弱于招商银行。

结合拨备覆盖率,平安银行的高信贷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弥补历史债务。2017-2021年,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从151.1%提升至288.42%,拨备安全垫越来越高,不可避免地对应期内信贷成本的上升。相反,随着拨备覆盖率达到较高水平,后续拨备压力减弱,平安银行信贷成本有望保持下降趋势。

目前,招行信贷成本处于不可降低的低位,而平安银行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信贷成本的下降可以迅速释放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安银行与招商银行的ROE水平差距有望迅速缩小。

业务维度:

聚焦财富线,高净值客户是赢家和输家

2021年,招行和平安银行分别贡献了零售线利润的52.4%和59.2%,均已转型为零售银行。考虑到未来几年零售业务的增长将以财富管理为主,以下是两家银行财富线的比较。

从绝对值来看,招商银行凭借其深厚的零售背景,在主要财富线指标上完全领先。从增速来看,依托平安集团的生态优势,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量增长较快,与招行差距不断缩小,但在客户资产规模、存款、存款成本等业绩方面,招行增速较好,差距持续拉大。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底,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量(重复数据删除后的借记卡和信用卡持卡人总数,下同)为1.18亿,与招商银行的1.73亿仍相差甚远,但平安银行的增速略高。同时,考虑到平安集团2.27亿个人客户和6.47亿互联网用户的资源基础,平安银行的零售客户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招商银行储蓄卡种类及图片,预计与招行的差距会继续缩小,甚至不排除超越的可能。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资产类别指数,招行绝对体量更好,增速更快,储金成本更低,与平安银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究其原因,个人财富呈金字塔形分布,塔顶的少数人控制了大部分财富,富人越富越发财,结果就是财富线容易实现“规模与增长率”并重,即高规模对应高增长率。

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平安银行在客户数量上加快追赶,但招行可以凭借高净值用户的资源优势,在资产规模上继续拉大与平安银行的差距。

招行数据显示,2021年,私人银行客户12.21万人次,日均资产不低于1000万,占人口的0.07%,贡献资产的31.5%;月均日资产不低于50万元的金葵花客户(不含私人银行客户)共贡献50.6%的资产招商银行储蓄卡种类及图片,占人口的2.05%,贡献50.6%的资产;其他97.88%的零售客户仅贡献了17.9%的资产。

考虑财富的金字塔效应

分派和强势恒强的马太效应,对于平安银行来说,要想在财富大线有效追赶,就必须在财富私人银行上下功夫。平安银行也是如此。平安银行以

打造“温暖、世界领先的财富管理主机银行”为目标,不断强化服务,利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优势丰富产品货架,推动财富业务快速增长。2021年底,平安银行财富客户数量突破100万,是2016年底的3倍。私人银行客户近7万户(不同于招行,以近三个月任何月份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为门槛),是2016年底的4倍;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万亿元,是2016年底的4倍。

目前,平安银行已组建了一支由150名投资顾问专家和1000多名私人银行家组成的团队,并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53家私人银行中心。针对超高净值客户,平安银行通过整合总行和内外部专家顾问资源,推出“1+1+N”服务,为其提供涵盖“个人+家庭+企业”的长期、全面的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私人银行财富线之间的竞争是一场混合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的不是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而是平安和招商银行在竞争。晋升到集团级别,两人的实力差不多,各有优势,放眼五到十年,谁能成为国内大富线的领头羊,还不得而知。

投资角度:

关注零售银行估值转移的下行风险

回到投资者的角度,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对比只是找α(相对于板块的超额收益),更重要的是检验板块的β,即考察零售银行的阶段和未来前景。

2016年以来,零售转型成为银行业的共识,零售银行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但凡事都有周期,零售银行的发展也是如此,快速发展不可能成为常态。

早在2016年前后,零售转型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风气,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是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巨大,二是金融科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银行转型零售成为可能。现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普及度大大提高,边际效应减弱;零售业尤其是消费贷款,正在逼近居民债务上限,没有上升空间。

以居民债务为例,2015年底以来,中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从39.2%上升到62.2%,带来了过度借贷、引发监管整顿等一系列问题。据社科院统计,2020年底,中国居民偿债额/可支配收入高达15%,高于韩国的12.4%、英国的9%、美国的7.8%、日本的7.6%、法国的6.5%、德国的6.1%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债务已成为制约消费增长和内需释放的限制因素。

在此背景下,居民杠杆率短期内没有继续上升的空间,稳杠杆甚至适度降杠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旋律,结果是银行零售贷款业务β由正转负。

当然,零售业的大理财线正在成为新的出路,但考虑到贷款业务仍然是盈利的主要贡献者,未来3-5年财富业务的崛起将不足以弥补贷款放缓带来的增长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零售银行的整体估值势必受到压制。

就像万科之于房地产板块,平安之于保险板块,恒瑞医药之于医药板块,腾讯之于互联网板块,从实证来看,单个企业的卓越不足以对抗行业边际恶化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零售双胞胎仍然非常出色,但投资者对未来三到五年的股价不应过于乐观。

【注:市场风险大,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账户中包含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用于交换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原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撰写,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红燕,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另一视角

换一换